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脱贫攻坚简报第110期

来源: 政策调研组 2016-11-15 09:25

经验交流

 

一丝不苟摘穷帽  全力以赴拔穷根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新时期“孟良崮战役”

 

临沂市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5.5万户、贫困人口44.2万人,占全省的1/6。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紧紧拉住老区人民的手,绝不让老区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的嘱托,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探索形成了“一村多业、一户多策、一人多岗”的脱贫攻坚模式。

一、坚持扶贫与扶志结合,拔掉“等靠要”的根子

脱贫致富既要扶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之志,更要扶贫困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之志。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这场新时期的“孟良崮战役”。一是以决战决胜之势谋划目标定位。把脱贫攻坚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坚持战时思维,保持战斗状态,层层立下军令状,级级成立指挥部,绘好“作战指挥图”、“脱贫路径图”,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的“人民战争”,确保到2018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一个不留地全部脱贫。二是以全民参与之力狠抓工作推进。发扬沂蒙老区“党员干部打头阵、男女老少齐上阵”的优良传统,创新实施了“百千万”沂蒙老区脱贫攻坚行动和“双16”推进计划,形成了百名县级干部、千名第一书记、万名机关人员齐心协力,百家强企、千家电商、万家志愿家庭无私奉献,16个县区、16个职能部门协同作战的大扶贫格局。三是以不等不靠之志激发内生动力。“光输血”输不来真富裕,“等靠要”要不来真发展。脱贫致富最终要靠启动内生动力来实现。注重引导贫困人口树立“宁愿苦干、绝不苦熬”的观念,增强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贫困群众形成主动脱贫的精气神。

二、坚持扶贫与区域发展结合,拔掉底子薄的根子

临沂作为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不强、镇域县域经济薄弱是重要短板。坚持把扶贫开发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统筹结合起来,积极培植新产业、发展新业态,把贫困群众拉进农业产业化全链条实现脱贫致富。一是特色农业带动。立足贫困地区地形多样的实际,积极引导山区贫困户发展特色林果、平原地区贫困户种植粮食瓜果、丘陵地区贫困户生产谷物杂粮,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的引领带动,让他们栽上“摇钱树”、养上“下蛋鸡”,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今年以来,全市共有420个村实施了种养殖扶贫项目,带动2.3万个贫困户走上致富道路。二是旅游扶贫增收。将乡村旅游融入脱贫攻坚,大力发展农家乐、生态园等旅游项目,让村民在景区打工有工资、卖土特产有收入。目前,全市共有130个村入选国家旅游扶贫重点村,各级累计投入旅游开发资金1.28亿元,受益贫困户2820户,户均年增收约1500元。三是电商扶贫增利。借助临沂商城这个大平台,发挥地产品丰富的优势,在贫困村推广电商联村、创业孵化、就业带动、政府购买服务、股份合作“五种模式”,加快优质农产品进城。今年以来,全市已培育电商扶贫网店300个,建设贫困村电商服务点310个,受益贫困人口1.6万余人。四是光伏扶贫分红。在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建设村级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通过成立村级光伏发电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参股入社、享受分红。目前,共实施光伏扶贫项目152兆瓦,受益贫困人口1.3万人。五是企业扶贫设岗。动员企业到贫困村设立扶贫车间,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就近就业。今年以来,全市有610家企业结对帮扶700多个经济薄弱村,在重点贫困村设立扶贫车间439个,吸纳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就业7300余人;对年老体弱、无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发动企业设立“虚拟岗位”,优先安置其子女或亲属就业,并约定就业人员每月拿出工资的一部分给贫困户,增加贫困群众的工资性收入。目前全市560家企业已设立“虚拟岗位”3800多个,带动贫困群众月均增收200多元。六是金融扶贫支撑。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设立金融风险金1.31亿元,按照放大15倍的规模开发了富民农户贷和富民生产贷,并给予3%的财政贴息,年可带动金融机构新增信贷投放资金20亿元。目前,对贫困户和扶贫经营主体发放贷款12.29亿元,受益贫困群众29451人。

三、坚持扶贫与基础建设结合,拔掉配套差的根子

制约贫困村尤其是集中连片贫困区域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基础设施落后,最亟需的是公共服务。临沂发动贫困群众整山治水、改造家园,完善配套、强化保障,使贫困村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一是易地搬迁“挪穷窝”。“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地区,根据群众意愿,将其搬迁至驻地镇或新社区,创造就业机会,保障稳定收入。费县崔家沟村通过新型农村社区、高效农业示范区和生态旅游区“三区同建”,实现就业不离村、打工不离镇、扶持不离户。目前,全市共有35个行政村实施易地搬迁,1788名贫困群众整体搬迁入住新居。二是完善设施“破瓶颈”。以实现贫困村“五通十有”为目标,优先安排水电网路讯等建设项目,切实解决群众“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等问题。2016年,市县两级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和行业扶贫资金28.3亿元,用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今年以来,完成227个贫困村的电网改造,解决了46个贫困村的饮水难题;新建改造扶贫公路645公里,完成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332处。三是医疗保险“除病患”。针对全市60%以上贫困群众因病致贫的实际,探索实行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模式,在新农合医保、大病保险基础上,市县两级分别拿出一块资金为贫困群众购买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患病群众通过医保报销之后个人担负医疗费用的90%由商业保险公司承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贫困群众看病就医支出。

四、坚持扶贫与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结合,拔掉旧习俗的根子

扶贫不仅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脱贫攻坚之中,大力加强贫困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从根本上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一是推行孝善养老。坚持在弘扬孝道、传承美德上下功夫,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评选孝顺儿媳、“四德家庭”等方式,引导群众孝顺父母,坚决杜绝子女对老人“病而不养”、“富而不养”。探索推行了基金引领、协议赡养、奖补激励等三种办法,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承担敬老养老的义务,形成“子女尽责、集体担责、社会分责、政府负责”的孝善养老格局。目前孝善养老方式已在全市16县区(开发区)、156个乡镇全面推开,惠及60岁以上贫困老人27万人。二是实施教育扶贫。把教育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突出职业教育,免费开展农民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着力提高贫困群众的致富本领,为每个贫困家庭培养一个掌握一技之长的劳动力。目前,全市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4.3万人次。突出基础教育,严格落实资助政策,重点解决“有地方上学”、“上得起学”的问题,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今年以来,已开工贫困村幼儿园62所、中小学改造项目276个,发放助学金、奖学金1.8亿元,受益学生10万人次。三是开展社会扶贫。实施“志愿家庭帮扶行动”,动员万家志愿家庭开展结对帮扶,11431个志愿家庭结对帮扶5464个贫困家庭,先后开展各类帮扶活动9500人次。建立爱心众筹公益捐赠平台,把机关干部职工、社区居民捐献的衣物、家具等纳入平台统一登记、储存、管理,以“爱心价格”发放给贫困户。在各县区均成立县级扶贫捐赠中心,在镇村、社区设立180余个爱心物资集散和分发点,建立了覆盖全市所有贫困村的爱心捐赠网络,目前累计接受社会捐助物品70多万件、惠及贫困群众3.3万户。

五、坚持扶贫与党的建设结合,拔掉班子弱的根子

党的建设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推进脱贫攻坚的新时期更要用好党的建设这一“法宝”,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夯实基层基础。一是发挥第一书记“尖刀班”作用。选派1537名干部派往所有省定贫困村和经济薄弱村,要求他们把精准扶贫作为核心任务,抓党建、促脱贫,争资金、引项目,帮助任职村选准路子,壮大集体经济。今年以来,第一书记争取帮扶资金9799万元,新上村集体增收项目228个。二是发挥“结亲连心”活动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全市8.6万名机关干部结穷亲、帮贫户,沉到一线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今年以来,帮扶干部解决贫困群众诉求事项2.93万件,群众满意率达到98.6%三是发挥党建“三位一体”协同联动作用。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建好党支部、管好村干部,集中抓好后进村班子整治,全面消除软弱涣散班子和经济“空壳村”,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坚强领导核心。发展村集体经济,通过财政资金注入、引进企业资金等方式,帮助村集体发展适宜的特色产业,形成长久收益,以集体的收入补贴贫困群众。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对扶贫款项和村集体资产进行严格监管,架起制度的高压线和防火墙,确保扶贫款项一分一厘不乱花、一丝一毫不乱用。

六、坚持扶贫与机制创新结合,拔掉易返贫的根子

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实现村集体持续增收、贫困户持久受益。工作中,积极探索扶贫资金经营、村户资产管理、资产收益分配等办法,加大脱贫攻坚推进督导力度,切实防止出现脱贫成效不稳、贫困户易返贫等问题。一是建立资源资产保值增值机制。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将扶贫资金或土地、林地、闲置房产等资源要素,通过入股托管、股权量化等方式与市场主体捆绑参与产业发展,使村集体和贫困户获得持续稳定的资源资产收益。二是建立扶贫资金民主管理机制。为确保扶贫资金安全、公平和有序使用,探索建立了“一载体、两分离”管理机制。“一载体”即在贫困村设立由“五老”干部、贫困户代表等组成的扶贫理事会,负责扶贫资金的使用监督;“两分离”即推行扶贫资金承接主体与使用主体分离、所有权与受益权分离,规定村集体享有扶贫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贫困户享有受益权,通过这个办法使村集体、贫困户“双收益”。三是建立扶贫收益滚动使用机制。制定村级扶贫收益“量化折股、配股入社、股金分红、脱贫转股”公平分配办法,对稳定脱贫户,及时收回资产收益权,防止“一顶帽子戴到底”;对因病因灾等致贫或返贫的户,及时纳入帮扶范围,享受扶贫政策红利,真正让贫困群众实现公平受益。四是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全市各级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市委市政府每月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市委常委会每季度听取一次专题汇报,并依托沂蒙脱贫攻坚指挥平台对各级各部门扶贫工作进行动态考核,排出名次,实时晾晒,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扬,对被动落后的进行约谈直至问责,形成了比学赶超、加压奋进的良好工作局面,为今年全面完成26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提供了坚实保障。(临沂市扶贫办)

 

枣庄市山亭区积极做好老年人法治扶贫工作

 

近年来,枣庄市山亭区积极贯彻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工作部署和法治扶贫工作要求,围绕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助老维权”工作,取得了明显工作成效。

一是健全完善保护老年人权益网络体系。设立老年人公益维权服务中心,开辟老年人维权服务窗口,设置老年人接待室、私密谈话室,实行“一站式、便民化”服务。根据老年人对医疗、保险、赡养、婚姻、财产继承和监护等方面法律需求较大的实际情况,在法律服务机构、医院及人社、法院、民政、工商、信访、工会等部门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深入开展“援调联动”工作。依托乡镇(街道)司法所设立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在村(社区)设立“老年维权工作室”、设置公示牌,发放老年人法律援助“绿卡”,加强老年人赡养、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政策宣传。组织法律服务人员深入村居(社区),走到老年人身边,为老年人提供流动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积极排查、调处涉老矛盾纠纷。目前,全区共开设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19个,老年维权工作室270个,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740余人,构建了覆盖城乡的老年人公益维权组织网络。

二是着力壮大老年人权益保护队伍。组建老年公益维权法律援助团,深入开展执业律师联镇、法律服务工作者联村、司法行政协理员联户的“三联工程”,组织法律专家、律师、公证员、法官、检察官等,为老年人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调处解决矛盾纠纷。鼓励引导村居“五老”(老族长、老党员、老干部、老退伍军人、老群众代表)参与村居事务管理,发挥人缘、地缘、亲缘优势,切实做好老年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建立司法行政协理员队伍,区财政每年拨付专款20余万元用于协理员误工补贴,实行薪绩结合和末位淘汰制度,激发了司法行政协理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成立老年人维权志愿者团队,组织社会敬老、爱老、热爱老年人维权事业的热心人士,联合区老龄办开展法律培训,不断提高老年人维权工作服务水平。今年以来,老年公益维权法律援助团进村(社区)83次,解答咨询2000余人次,办理老年人援助案件43件。在柴林社区78岁的许某代已故儿子追讨债务的法律援助案件中,面对法院判决执行难的问题,村居“五老”和司法行政协理员积极调解,帮助其拿回债权本金及利息28万元,并争取到4万元丧葬补助款。

三是不断提高老年人维权服务质量。加大老年人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突出抓好“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宣传工作,集中开展《老年法》宣传月、老年维权咨询日等活动,增强了全社会保护老年人权益的意识。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在《山亭司法》、山亭法治建设系统平台上开设专题栏目,利用电视台、网络、报纸等,集中宣传老年人权益保护有关法律知识。投资拍摄法律援助公益宣传片,组织村(社区)民委员会发放老年人“12348”法律服务便民卡,不断提高老年人对法律援助的知晓率。对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分段、分类登记,法律援助机构对孤寡、残疾、继子女抚养等“特殊人群”免予经济困难审查,村(社区)老年维权工作室工作人员定期走访,掌握老年人生活和健康情况。开通老年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实行“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在赡养纠纷案件中鼓励采取“非诉讼调解”的方式,避免家庭矛盾激化升级。近年来,该区法律援助中心及各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共接待老年人咨询6000多人次,办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260余件,免除收费70余万元,挽回老年人经济损失100余万元,化解矛盾纠纷1400余件,协助办理低保28户,避免了不少老年人因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经济纠纷等陷入贫困。(省司法厅)

 

【工作简讯】

省体育局投入1020万元帮扶易地扶贫搬迁村建设健身广场。为加大体育行业扶贫力度,省体育局积极作为,主动研究提出利用省级体彩公益金,为51个易地扶贫搬迁村建设健身广场,并于2017年底前全部建成。资助资金于10月底分别拔付济南市历城区、东平县、五莲县、沂南县、沂水县、费县和鄄城县等7个县(区),专项用于健身广场建设。建设项目包括一个必建项目和一个选建项目,其中必建项目为:一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用地面积不低于740平方米),具有篮球、五人制足球、气排球、羽毛球等活动功能;配备1套14件室外全民健身路径器材。配建项目选建方案为:配备两张乒乓球台、一套儿童游乐设施、一处门球场(或其它项目)或配备一张乒乓球台、四台以上棋牌桌、电动跑步机等6件以上室内健身活动器材等。各地可根据当地全民健身活动特点适当增加喜闻乐见的场地设施以满足全民健身的需求。(省体育局)

省农业厅召开农业脱贫攻坚工作现场会议。10月27日,全省农业脱贫攻坚工作现场会议在菏泽市召开。会议要求以实施“11546”农业脱贫攻坚行动为总抓手,积极作为,勇于创新,注重把农业转型升级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因村、因人、因需施策,着重增强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进一步创新农业产业扶贫新模式,探索建立农业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确保重点帮扶40万贫困人口,完成6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省农业厅)

省旅发委召开旅游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10月20日至21日,省旅发委在枣庄市山亭区召开全省旅游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参观学习山亭区旅游扶贫村建设做法,交流我省各地旅游扶贫村建设经验,对加快今年旅游扶贫工作提出要求。三年计划建设400个旅游扶贫村,其中今年建设150个,80%的村已经完成,其他250个村要赶早制定计划,加快推进,确保2018年我省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省旅游发展委)

编辑:孟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