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脱贫攻坚简报第83期

来源: 政策调研组 2016-09-09 10:34

【第一书记风采】

  “六送”活动助脱贫

  —郯城县省派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纪实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最南部,有省定贫困村56个,贫困人口2.4万人。2015年2月,按照山东省委部署,省政协机关、省地矿局、省农发行、齐鲁石化公司和山东移动公司向郯城县14个省定贫困村选派了1名挂职县委副书记和14名第一书记,到村开展抓党建促脱贫工作。一年多来,第一书记们共为帮扶村建设冬暖式蔬菜大棚180多个,种植第三代黄金水果—树莓220亩、浅水藕40亩,新建文化广场17个、党群服务中心4个、5200平方米,硬化村内道路85公里、44.5万平方米,修建排水管道5.2万米,安装路灯1080盏,改厕2674户,14个帮扶村都从原来的贫穷落后村变成了现在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村和美丽乡村。截止7月底,14个帮扶村的95%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送致富路子到县。郯城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群众有一季麦、一季稻或者一季麦、一季玉米的种植习惯,每年每亩收益只有一两千元。省派第一书记面对这种情况,先后组织部分帮扶村党员干部、贫困群众代表到江苏、河南以及省内的寿光、平度、章丘等地参观学习,促进党员干部和贫困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找准适合郯城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经过外出考察学习,在广泛征求群众发展意愿的基础上,有12个帮扶村确定发展蔬菜大棚、1个村种植树莓、2个村种植浅水藕,并筹资2000余万元建设了180多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帮助帮扶村群众年增收2000多万元,带动320多户贫困户脱贫,实现集体收入68万元。在第一书记村的示范带动下,郯城群众建设蔬菜大棚的积极性大幅提升,目前600多个高标准冬暖式大棚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还有800多个大棚正在筹建中,年底全县大棚数量有望突破1600个,可帮助当地群众年增收1.6亿元,并带动4000多户贫困户脱贫,将大大促进郯城农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

  面对郯城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局面,省地矿局第一书记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瞄准地热资源,成功在任职的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打出郯城首眼优质地热井。为尽快开发温泉,推进当地旅游发展,挂职县委副书记乐江华带领第一书记先后10多次汇报联系温泉开发事宜,最终在省地矿局领导的关怀支持下,新村银杏森林温泉项目于今年3月份正式开工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今年11月份可试运营。该项目是全球首家银杏森林养生温泉,也是国内第五代温泉的经典开山之作,每年可吸引上百万名游客。该项目的上马使郯城旅游实现了破题,极大提升了郯城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在这个项目的带动下,投资30亿元的郯国古城项目、投资1.8亿元的中华徐文化园项目和投资1.6亿元的艾肯?美栗世界项目相继落户郯城并开工建设,到2017年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郯城每年可吸引游客800万人次、实现消费总额40亿元,将大大加快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步伐。

  送就业岗位到村。针对贫困群众外出务工难的实际,第一书记们积极想办法、找路子,为他们提供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机会。在发展蔬菜大棚基地过程中,第一书记们优先扶持贫困户建棚和租棚,优先出租给有带动贫困户脱贫意愿的帮扶村群众,让他们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工作合同,定期拨付工资,带动贫困户脱贫,每个大棚签约2-3户,目前已帮助300余名贫困群众通过就业实现脱贫。在温泉扶贫开发项目规划建设过程中,专门在温泉中心位置规划设计了汤街,让贫困群众在温泉度假村汤街里面销售土特产品和从事其他经营项目。项目建成后,用工优先从任职村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中挑选,可直接吸纳上百名贫困群众就业。省地矿局第一书记还帮助任职村建设了一个小型草莓加工厂,提供就业岗位50多个,其中吸纳贫困户11人。

  送实用技术到人。大棚建好了,树莓种上了,浅水藕栽上了,第一书记们却为村民不懂技术而发愁。为改变这一状况,他们首先自己加强学习,到省、市、县农业部门请教,去大专院校充电,上外地取经,都成为扶贫产业发展的“土专家”。同时,采取邀请专家到村讲课、播放网上视频、实地技术指导等方式,把技术送到群众手上。一年多来,14个任职村共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30多个,培训人员1000多人次,其中贫困群众300多人次,是他们拥有了一技之长,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养家。前林村60多岁的贫困户赵启祥,家里有90多岁的老母亲常年卧病在床,为了帮助他实现脱贫,第一书记手把手教授他大棚种植管理技术,并安排他到村支书家的大棚里打工,每月收入1200元左右,年收入1.5万元。

  送固定资产到家。绝大多数贫困户没有一点经营性资产,这也是他们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改变这种局面,第一书记们直接送给贫困户能带来稳定收益的优质资产,让贫困群众拥有资产性收益,在实现扶贫长效化上增加“多重保险”。齐鲁石化公司、省移动公司4位第一书记用12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给任职村购买了打捆机、收割机等农机,作为任职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资产加入农机合作社,由农机合作社负责出租或者运营,收益分红给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可为4个村的贫困户增加收入3—4万元,并且优先让贫困人口租用或打工,目前已为100多户贫困户发放资产性收益12万元。省地矿局3位第一书记通过市场调研和群众走访,选择喂养抗病强、产蛋高、价格稳、营养好的芦花蛋鸡作为精准扶贫的突破口,为3个村的2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了7242只芦花鸡,每户分得34只,年可增收4000元左右。丁沟四村的颜廷凤说:“养了第一书记的扶贫鸡,不用出门,不用出力,天天都挣十好几,忒好了”。

  送帮扶资金到手。针对大多数贫困户缺乏脱贫资金的实际,第一书记们为14个任职村争取了金融扶贫试点政策,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定向发放免担保、免抵押、政府贴息的“富民农户贷”,用于扶持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项目。目前,共筛选出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601户,完成评级授信336户,授信额度894万元,已发放贷款333笔625万元。第一书记还把各村的产业扶贫资金形成的收益分发给建档立卡贫困户,目前已向240余贫困户分发资金32万元。此外,第一书记们还积极争取各类资金,用于推进扶贫工作的开展,截至目前累计协调争取到位各类资金14.9亿元(财政及其他无偿帮扶资金1.1亿元,郯薛线省道改造、土山闸除险加固、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宜居工程5笔低息贷款13.8亿元),受益群众20余万人。

  送股份分红到户。为增加贫困户的财产性收入,确保最贫困的群众能够获得长久收益,切实提高兜底水平,实现精准扶贫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温泉公司拿出1000万元股份作为精准扶贫资金,从全县56个贫困村倒排出500户特困户,在扶贫攻坚期内,每户可享受2万元股份标准的分红收益,预计每户每年可收益2000元左右。5月12日,在省派第一书记任职村三井村举行了郯城县贫困户股权收益分红证发放仪式,为贫困群众发放了鲁地天沐(郯城)温泉公司《贫困户股权收益分红证》。郯城街道三井社区特困户董凤良在拿到分红证后说:“做梦也没想到,政府能给俺温泉公司的股份分红,还是共产党好、第一书记好!”

  通过上述“六送”活动,14个省派第一书记帮扶村和贫困群众实现了“六变”,即农村变景区、农田变基地、农舍变车间、农民变技工、资产变资本、贫困户变股东,使1000余亩流转土地的收益由每亩1000元左右提高到每亩3万元左右,使400多名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有了一技之长并实现了就业脱贫,使2000多名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在享受低保政策的基础上又享受到可稳定长久的资产性收益和股份分红收益,得到多重保障,实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经验交流】

  烟台市实施三大工程

  推动政策措施精准落地

  烟台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一号工程”意识,聚焦“六个精准”要求,在产业项目培育、行业部门联动、民生保障配套等方面精准发力,组织实施三大工程,真正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落地生根见效。

  一是强力推进产业项目工程。深入开展扶贫工作重点村、贫困户项目需求调查摸底,突出抓好项目库建设。全市储备帮扶项目596项,省级扶贫工作重点村村均项目超过2个。因村因人制宜,有的放矢搞好帮扶项目供需对接,完善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申报、审批流程,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拔掉穷根、开掘富源,各项脱贫攻坚项目有序规划实施,进展顺利。今年以来,277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中,全部完成2016年产业项目方案编制,实施项目数量299个,总投资10734万元,扶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929人。

  二是强力推进行业联动工程。实施特色精准扶贫,推进实施27个专项扶贫方案,推动各项扶贫措施精准落地生效,探索出一批行之有效的做法,培植起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特色农业扶贫,海阳、莱阳、蓬莱市等地129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依法流转土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花生、水果、蔬菜、特色养殖等特色产业。乡村旅游扶贫,莱州市、招远市、昆嵛山保护区等地帮扶 9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发展观光游、休闲游、体验游、养生游,让贫困群众“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增加收益。农村电商扶贫,福山区、莱阳市、栖霞市搞好农村电商、网店、微店的布局,抓好电商培训和示范推广,帮助贫困人口借助电商平台摆脱困境。光伏发电扶贫,牟平区、莱阳市、招远市、莱州市等地149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规划实施光伏项目,帮助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获得长期稳定收益。

  三是强力推进民生保障工程。有序推进农村低保线和扶贫线“两线合一”,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按照新标准纳入农村低保。对因病致贫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持续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解决好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对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就业机会,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落实各项就学资助政策措施,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斩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目前,全市符合条件的15415名贫困人口按照新标准纳入农村低保,资助贫困家庭学生951人,医疗救助贫困人口2820人,转移就业脱贫人数1499人,贫困户危房改造391户,新建改造扶贫工作重点村道路33.26公里,解决137个扶贫工作重点村饮水安全问题。(烟台市扶贫办)

  

  

  

编辑:沈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