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费县创新精准扶贫模式 易地搬迁让穷山沟整体脱贫

来源: 行业社会组 2016-10-18 14:02

  

  由山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省扶贫开发基金会承办的“奉献爱心·守望相助”——2016年扶贫日专题活动在济南举行。活动介绍了临沂费县“易地搬迁”的临沂精准扶贫模式,穷山沟里的530户1670名村民住上明亮宽敞的楼房,为精准扶贫创新思路提供宝贵经验。

  在费县朱田镇西南连绵不断的群山之中,坐落着一个由15个自然村组成的省级重点贫困村——崔家沟村,这个如同挂在山腰的村落,距离镇驻地30多里,坡高沟深,山路崎岖,因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娶媳妇难的“五大难”而出名。

  根据实际,费县县委县政府按照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在崔家沟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在绵延的群山中打响了一场易地扶贫搬迁的攻坚战,让穷山沟里的530户1670名村民住上了明亮宽敞的楼房。

  坚持政策引导、设施先行 确保“搬得出” 

  费县县委书记程守田介绍,为确保“搬得出”,按照“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尊重群众意愿,整合利用扶贫搬迁、土地增减挂钩、危房改造资金,投资1亿元,在镇驻地建设了滨河社区,作为项目安置社区,一座现代化的新型社区已经拔地而起,滨河社区16栋住宅楼全部建成,并实现了260户贫困户零负担入住;270户随迁户最大优惠入住;最大户型负担不超过3万元。2016年3月,530户1670名村民全部一次性整体搬迁入住。

  坚持完善配套、保障就业 确保“稳得住” 

  程守田表示,为确保稳得住,让搬迁群众“住得好”,还要“住得稳”。项目还在安置社区内配套建设了幼儿园和卫生室、购物中心、金融服务站、图书阅览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镇驻地中小学教学设施,方便贫困群众上学、就医、生活。

  为了解决搬迁后村民的就业问题,真正实现“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在安置社区周边大力培植服装纺织、商贸物流、板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项目入园区,小项目进村居”,在社区开展居家灵活就业培训让每个年龄段的群众经过培训后都能实现就业;创新“互联网+政府+企业+贫困户”的运转模式,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带动贫困户创业就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坚持“三区同建”、产业开发 确保“能致富” 

  此外,为了确保能致富,费县科学制定了“一轴双核两带八区”规划,对项目区1万余亩土地实施区域整体产业开发,使贫困户既能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又能参加就业获得工资性收入,实现产业脱贫。

  目前,768名贫困人口通过就业实现稳定脱贫,有34人居家灵活就业;89人在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就业,104人在项目区就业;23人在木业加工园就业,67人在服装产业园就业,224人外出务工;227名低保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公益岗位就业、兜底保障等多项措施实现脱贫。村集体按每亩年租金600元出租新增耕地,年实现增收240万元,主要用于社区公共事业。

  费县朱田镇崔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曹厚海高兴地说,“从小山村搬进了大社区,是个大的转变,彻底挖断了我们崔家沟村几百年的穷根,目前所有有劳动能力的群众都实现了稳定就业,贫困户实现了整体脱贫,由世世代代的山里农民一下子变成了城里工人、农业工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做梦也没想到!”

编辑:沈建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