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扶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139期(总第276期)

来源: 宣传信息组 2017-12-18 10:07

  【经验交流】

  临沂市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结合

  青岛市即墨区注重扶贫项目效益

 

  【工作简讯】

  省教育厅强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国开行山东分行发放2017年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2.98亿元

  聊城市开展“1+1”好支部共建行动

 

  【经验交流】

  临沂市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结合

  临沂市坚持将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一丝不苟“摘穷帽”,全力以赴“拔穷根”,全面组织实施“四联八建”贫困村提升工程。

  一是在宏观定位上,坚持走“美而强”的路子。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注重突出各地特色、优势和潜力,通过产业兴镇,培育了一批产业突出、环境优美、产镇融合的新型特色小镇,致力于打造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产镇融合示范名镇,形成产业投资和融合发展集聚地。在具体指导上格外注意了三种倾向:防止把特色小镇建设等同于“房地产化”,忽视了对特色产业本身的培育和发展;防止把特色小镇建设等同于打造经济开发区,造成新的产业污染和浪费;防止把特色小镇建成形象工程,投资重数字轻实效,出现“一哄而上”,然后“一哄而散”的现象。

  二是在产业发展上,坚持走“特而精”的路子。坚持从小镇的自然资源、人口结构、产业基础等条件出发,选好特色产业,激发小镇的活力。聚集高端制造、现代农业、旅游风情、历史经典等产业,定位“一镇一业”,不搞同质竞争。高端制造业,紧紧围绕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和生命健康等。现代农业,紧紧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高科技农业、品牌农业、互联网农业和创意农业等。旅游风情,紧紧围绕乡村旅游,发展民宿经济。历史经典,紧紧围绕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工艺的经典产业或民俗文化传统,如柳编、茶叶、玩具加工等。

  三是在基础配套上,坚持走“全而优”的路子。大力加强城镇的道路交通改造,管网建设、商业设施、医疗卫生、文化娱乐设施、公共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小镇与城市的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形成体系、资源共享,切实改善小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打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特色小镇。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实现公共WIFI和数字化管理全覆盖。同时,加强对特色小镇的管理,切实做到了有规可循,有章可依,不断提升特色小镇的形象和品位。

  四是在建设形态上,坚持走“小而美”的路子。坚持美就是竞争力的观念。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根据地形地貌,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确定小镇风格,建设“高颜值”小镇。骨架小,特色小镇的建设形态力求小而精、小而美,不搞“摊大饼式”粗放式发展。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原则上不能超出规划面积的50%。颜值高,所有特色小镇建设都嵌入了旅游功能,每个特色小镇都要利用自身旅游资源,打造3A级景区,其中旅游产业特色小镇站位更高,要打造5A级景区。气质特,特色小镇彻底摒弃“百镇一面”,每个小镇根据地形地貌,结合主攻产业发展特点,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确定小镇风格,原则上不新建高楼大厦,努力展现出集自然风光、错落有致的空间结构、多元功能融合、多彩历史人文之美为一体的独特小镇风情。

  五是在运行机制上,坚持走“活而新”的路子。投融资模式及后续的运营管理方式,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特色小镇的建设。因此,必须在探索中实践、在创新中完善。改革管理体制,成立联合党总支、新型农村社区管委会等,探索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建设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将PPP融资模式引入到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加大小镇综合管廊、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建立专业化建设机制和市场化运作机制,鼓励由特色产业内的骨干企业、创新创业载体平台或行业协会牵头,组建多元化、公司化的管理运营平台。政府做好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市场运行监管、文化内涵挖掘、生态环境保护、统计数据核报等工作。(临沂市扶贫办)

 

  青岛市即墨区注重扶贫项目效益

  即墨区探索实施扶贫项目管理新模式,紧紧把握“准、新、效”三字关,着力在扶贫资金保值增值、资金循环使用、管理督导考核上下功夫,努力使扶贫项目发挥效益最大化。

  一、把好“准”字关,实现扶贫资金保值增值。探索实施资产收益扶贫“双轮驱动”模式,实施两大稳定增收工程,把扶贫资金转化成优质项目资产。一是立足优势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利用专项扶贫资金在27个贫困村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每个项目投资约120万元,装机容量约为120千瓦,实现了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稳定发电效益、扶贫资金保值等多重效益。目前,27个光伏扶贫项目累计发电350万千瓦时,村集体年均收入将达到13万元。二是创新实施资产收益项目。抓住即墨古城旅游开发有利时机,利用38个贫弱村青岛和即墨两级扶贫专项资金,为每村投资90万元,购置一处位于黄金地段、投资回报高、升值空间大、发展潜力强的商铺,产权归村庄所有,由国有旅游开发公司返租统一运营管理,年收益率为7%,不仅为村集体每年增加5万元以上稳定收入,还为村庄留下了一笔升值潜力高的固定资产,商铺目前已增值30%左右。截止2017年11月,38个贫弱村已累计获得租金收益220.5万元,村集体年均收入6.3万元。

  二是把好“新”字关,推助扶贫资金循环使用。创新建立扶贫资金循环使用模式。一是利用扶贫项目收益发展产业项目。探索实施扶贫项目收益用于发展产业项目,延伸了扶贫资金价值链,促进资金循环使用、产业滚动发展。移风店镇韩家庄利用扶贫资金60万元建设蔬菜产业扶贫基地,创新探索“以租代贷”项目运营模式。贫困户每年向村集体缴纳3300元租金租种冬暖蔬菜大棚,6年的租金还清2万元大棚建设成本后,冬暖蔬菜大棚归贫困户所有。贫困户缴纳的租金由村庄继续投资建设新的蔬菜大棚,以“击鼓传花”的模式,扶持下一户贫困户通过蔬菜种植增收致富,实现循环发展。二是利用扶贫项目收益鼓励“邻里互助”。开展“邻里互助”模式,鼓励部分家中有劳动力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户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弱病残贫困户结成对子,通过打扫卫生、洗衣服等形式提供居家服务,村庄利用扶贫项目收益每月给予帮助方200-300元的补助。目前,全区已结成邻里互助帮扶对子17对,护理老弱病残贫困人员21人。三是利用扶贫项目投资分红收益。将户项目扶贫资金230余万元统筹分配给各镇街,由各镇街投入到资质好、经营效益好的18家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投资年化收益7%,连续三年每年返回项目分红,根据贫困家庭情况每年给予2500-4000元补贴。三年返红结束后,再选择部分企业进行循环投资,确保了贫困户有稳定收入来源。

  三是把好“效”字关,确保项目收益首先惠及贫困户。一是完善收益分配机制。制定《即墨区财政专项扶贫项目收益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建立倾斜性收益分配机制,规定扶贫项目收益每年要安排不低于60%的比例,用于村庄脱贫成效不稳定和新致贫贫困户,剩余项目收益由村集体按规定使用。同时,对被扶持的贫困对象实行动态调整,建立滚动使用机制,明确规定已稳定脱贫贫困户不再享受资产收益,防止“一顶帽子带到底”。截至目前,全区已利用项目收益资金帮扶年龄较大或因病因残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户280余户,每户每月可领到100-300元的补助金。二是收益精准帮扶到户。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和家庭实际,实行差异化帮扶措施。贫困户的收益分红主要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自主创业、入股农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持股分红、开辟公益岗位等。2017年初,灵山镇利用扶贫项目收益为东山坡村贫困户赵华购置50对种鸽,用于繁殖养育雏鸽,目前养殖规模已经发展到100多对,预计年可增收1万多元。三是加强收益使用监管。严格执行村申请、镇审核、公开公示程序,实行全程监控。对项目收益使用和管理情况定期督查调度,确保项目收益资金使用精准。加大审计和检查力度,一旦发现优亲厚友、弄虚作假,侵占挪用、违规改变使用方向等问题,将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青岛市扶贫办)

 

  【工作简讯】

  省教育厅强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我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意见》,明确认定工作实行学校法人代表负责制,要求各学校可参照学生生源所在地和学校所在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结合学校所在城市物价水平、学校收费水平、学生家庭经济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本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确保国家和我省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努力实现“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工作目标。(省教育厅信息)

  国开行山东分行发放2017年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2.98亿元。惠及贫困学生16.64万人,较上一年度贷款人数增加7300人,贷款增加近亿元,贷款人数和贷款金额均创历史新高。此外,山东分行通过与省教育厅密切合作,在全省144个县区推广助学贷款电子合同试点工作,在今年受理的16.77万名学生贷款申请中,电子化受理占比达到99.5%,成为全国电子化试点县区最多、电子化受理比率最高的省份。(国开行山东分行)

  聊城市开展“1+1”好支部共建行动。市县两级动员所辖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对全市6783个村(社区)党支部实现无缝对接、全面覆盖,1个部门(单位)党支部对接1个农村(社区)党支部,共建时间为3年,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强扶弱、互促共进。自共建行动开展以来,制定共建计划4656份,实施帮助集体和贫困家庭增收项目297个,共同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2800余次,开展“献爱心、送温暖”主题党日活动1163次。(聊城市扶贫办)

编辑:刘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