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扶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136期(总第273期)

来源: 宣传信息组 2017-12-13 15:22

  【经验交流】

  淄博市探索“五动五化”乡村旅游扶贫模式

  临沂市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助万家贫困户脱贫

  

  【工作简讯】

  2016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沂蒙革命老区县扶贫项目进展顺利

  新泰市“百企帮百村、千岗助千人”精准扶贫行动取得实效

  

  【经验交流】

  淄博市探索“五动五化”乡村旅游扶贫模式

  淄博市积极探索“五动五化”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依托太河库区核心贫困区自然人文资源,集中推动贫困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发掘“金山银山”。

  一是坚持三级联动,一体化规划设计。市级层面,制定出台《关于“十万农户脱贫奔康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太河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实行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设立生态建设专项贷款50亿元,实行贷款贴息。连续三年每年列支专项扶贫资金4000万元,先后选派30名市派第一书记驻村抓党建促脱贫。区级层面,制定出台《关于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政策》,设立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编制《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绘制太河库区旅游地图。镇级层面,成立太河生态保护区管委会和镇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编制六大景区及写生特色小镇发展规划,制定《旅游风景区管理办法》,集中培育乡村旅游扶贫品牌。

  二是坚持双轮驱动,全域化优化环境。坚持软硬环境一起抓,整合利用各级扶贫资金各类涉农资金,实施绿化、硬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建成三大游客咨询中心和景区游客中心,完善道路交通、停车场等基础建设。制定《乡村旅游规范管理制度》《农家乐“五统一”改造标准》《农家乐示范户评定标准》等行业标准,先后组织镇村干部和乡村旅游经营户1000余人次到国内外进行现场培训。2017年初,分批组织该区域154名镇村干部赴浙江大学培训。现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4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各1处。

  三是坚持示范带动,差异化实施扶贫。以12个全国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村为重点,因地制宜探索扶贫模式。梦泉模式:引进开发商成立旅游公司,村民将土地、果树租给公司,并到景区工作或从事餐饮、农产品销售。乡村生态修学模式:开发大型写生基地12处,为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400余家艺术院校、美术团体提供服务,年均接待10万余人次。景区带动农家乐模式:以整体承包经营方式,引进资本投资旅游开发,带动周边发展农家乐230余家。西石“扶贫小火车”模式:利用原生态河滩,开发生态观光小火车、火车宾馆等特色项目。古村落文化游模式:依托古村落国家森林公园,挖掘23个省级以上古村落文化资源,加大保护性修复,提升传统文化氛围。生态农业观光游模式:依托圣樵等农业示范园,打造“有机农业+旅游”产业链,连片流转贫困群众土地、荒山。

  四是坚持“四变”拉动,集约化促进增收。采取“龙头企业+农户”、贫困户变股民的方式,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50万元,分别投到两个旅游项目,带动46个贫困村的896户贫困户1515名贫困群众增收脱贫;采取“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变社员的方式,引导24个村建立合作社,带动贫困户428户786人年人均增收450多元;采取“电商平台+农户”、贫困户变店员的方式,整合扶贫资金,与旅行社合作发展电子商务平台,贫困户36户50人年人均增收840元;采取“产业项目+农户”、贫困户变股民的方式,建设59个产业扶贫项目,通过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1325户2322人年人均增收近500元。

  五是坚持宣传推动,多元化推介营销。开通区、镇运营微信平台,组织景区参与微信营销,引导景区、酒店与同程、携程等旅游销售企业开展线上营销,构建“景区+旅行社+网站”的线上线下营销模式。依托《马向阳下乡记》等影视剧,深入挖掘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制作乡村旅游宣传画册、旅游地图、广告牌等宣传品。组织全省旅行社开展走进太河库区采风踏线等活动,定期举办潭溪山山水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先后组织开展“聚焦齐长城”“聚焦特色小镇”“乘绿皮车·看齐长城”等精准扶贫·媒体在行动集中采访活动,不断为乡村旅游扶贫发展注入新动能。(淄博市扶贫办)

  

  临沂市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

  助万家贫困户脱贫

  临沂市建立健全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对接贫困村脱贫工作机制,组织百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千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助万家贫困户脱贫活动,通过龙头企业帮扶带动贫困户1.6万户2.06万人。新建合作社953个,全市扶贫工作重点村合作社数量达到2112个,帮扶带动贫困户1.5万户2.9万人。

  一是产业带动,拓展渠道对接市场。引导龙头企业和合作社通过投资兴办企业,发展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开发结对村的资源,提高生产力、提升附加值,带动经济薄弱村经济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市场开拓能力和信息优势,通过采购、代销、委托加工、农企直通车等形式,帮助结对村对接外部市场,带动农户增收。山东豆黄金食品有限公司出资设立了2.3万亩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基地,优先吸纳贫困户参与种植经营,免费提供豆种、技术,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共有61名贫困群众种植大豆206亩,年增收620元以上;山东欢乐家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和村集体合作,对所有种植黄桃的农户全部签订黄桃保护价回收协议,给农户吃上了定心丸。通过订单农业方式,先后与157户贫困户签订合同,户均增收1.1万元。

  二是招工就业,加强培训智力帮扶。引导龙头企业和合作社采取多种形式,为结对村提供就业岗位,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就业质量,增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可持续就业能力。并引导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借助人才优势开展智力帮扶,向结对村群众教授实用技术,帮助结对村群众更新生产生活观念,提高生产技能和生活质量。沂南县铜井镇马泉农业休闲园对结对帮扶的贫困户进行专业技术指导,提供果树管理、果品加工、保安保洁、餐饮服务等工作岗位,实现130户、195名贫困人口就业,月工资2400-2800元,实现稳定脱贫;蒙阴县旧寨乡杏山园区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果树枝粉碎后林下种植香菇”技术,带动发展香菇种植600余万袋,年可为农民实现增收2000余万元,使贫困户“一年四季有活干”,也解决了果树枝乱堆乱放问题。

  三是多措并举,统筹资源扶危济困。引导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积极创新扶贫模式和途径,如,指导和扶持结对村致富带头人创办企业;牵头组建或参与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结对村设立产业帮扶基金;借鉴定点扶贫工作经验,从企业中选派人员驻村帮扶,带领贫困群众发掘优势、创业致富;发挥企业家个人影响力,为结对村引入更多扶贫资源等。沂南县双堠镇东梭庄村,通过开展土地流转,引进外部资金和技术,投资600多万元建设集示范、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蔬菜生产基地。租地农民每年每亩地可拿到1000斤小麦加200元现金的土地流转报酬,并可长期解决本村剩余劳动力40名,不定期零工近百名,劳动力每年从蔬菜基地得到的工资性收入达到100多万元,村集体每年也有4万元的集体收入。此外,引导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通过捐款捐物、帮耕帮收等形式,改善结对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郯城县华雨农机化服务农民合作社结对帮扶122个贫困户、243名贫困人口,为贫困户免费发放优质化肥近400袋,免费收割、耕作面积200余亩,安置符合要求贫困劳动力就业20人,提供临时就业工时1000余工时。(省农业厅)

  

  【工作简讯】

  2016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沂蒙革命老区县扶贫项目进展顺利。项目于今年3月份开工建设,目前已基本完工。共投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6000万元,莒县、费县、沂南3个项目县每县安排2000万元,用于扶贫工作重点村修建生产路和小型水利工程等生产性公益设施,其中,修建生产路155公里、小型桥梁10座、管涵244道,新建塘坝、扬水站、蓄水池等小型水利设施37处。项目共覆盖52个扶贫工作重点村7.9万人。(省扶贫办项目管理组)

  新泰市“百企帮百村、千岗助千人”精准扶贫行动取得实效。通过广泛发动全市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精准扶贫行动,形成结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的浓厚扶贫氛围,每个贫困村和贫困户至少有一家工商企业或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进行帮扶。目前,全市555个有贫困人口的村、4737户贫困户全部落实了结对帮扶主体。通过提供工作岗位的方式,直接吸纳1229名贫困户就业;通过优先吸纳亲属或子女就业,实现589个贫困户虚拟就业;通过直接帮扶,累计收到帮扶款1700余万元,各村水、电、路、健身场所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新泰市扶贫办)

编辑:刘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