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脱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92期(总第229期)

来源: 宣传信息组 2017-08-30 16:06

  【向深度贫困进军】

  省委农工办认真贯彻落实全省脱贫攻坚推进会精神

  省农业厅创新机制精准施策全力打好农业脱贫攻坚战

  省交通运输厅硬措施确保会议精神精准落地

  省经信委以新举措推动信息化扶贫

  出真招下实功省妇联迅速对接首批居家创业就业项目

 

  【向深度贫困进军】

  省委农工办认真贯彻落实

  全省脱贫攻坚推进会精神

  全省脱贫攻坚推进会召开后,省委农工办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认真传达学习全省脱贫攻坚推进会和刘家义同志的讲话精神,结合农工办实际,研究制定脱贫攻坚工作精准施策的真招实招硬招。省委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省委农工办主任时培伟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关于脱贫攻坚的新指示、新部署、新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全省脱贫攻坚推进会精神,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以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为总抓手,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面参与和支持脱贫攻坚战,为确保今年基本完成脱贫任务、脱贫攻坚取得完胜贡献力量。

  一是积极培育农业“新六产”,促进贫困人口持续增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完善农业“新六产”发展意见和规划,就促进贫困人口增收搞好顶层设计,形成政策框架。年内召开一次现场会议,总结推出一批发展“新六产”带动脱贫的典型经验,进一步推动全省特别是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贫困村因地制宜,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和农村电商,享受产业链拉长、价值链提升、物流链连通的增值收益,帮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加收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建立贫困人口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紧密的利益连结机制,分享产业融合和提升的增值成果,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注入持久动力。

  二是扎实推进农村“七改”,提升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下半年筹备召开全省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现场会议,把全面提升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作为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省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作用,协调省直有关部门将建设资金向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贫困村倾斜,突出抓好贫困村自来水质量提升、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污水处理、硬化道路户户通等。年内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度改厕任务。组织编制《山东省农村道路“户户通”工程实施方案》,加快实现包括贫困村在内的全省所有农村村内道路主次街道硬化全覆盖。

  三是建设美丽乡村信息平台,推动贫困村标准化建设提档升级。建立全省美丽乡村标准化信息平台,将全省规划保留的村庄特别是贫困村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特色产业、社会治理等信息纳入平台,实行菜单式管理、项目化运作。重点加强对20个脱贫任务重点县、2000个贫困村的监测,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村庄建设现状、工作进展以及存在问题、下步计划、完成时限、责任人等在平台上实时监测、动态管理,督促各级各部门加大贫困村建设力度,逐步将贫困落后村打造成美丽乡村。

  四是把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不超过1%作为省级美丽乡村达标的底线,严格考核,达不到的一票否决。年底对17市和省有关部门单位落实省委1号文件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情况进行督查时,将脱贫攻坚作为重点内容,督查报告报省委、省政府和中央农办,同时通报各市、省各部门单位。

  五是围绕脱贫攻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围绕脱贫攻坚重点、难点问题,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办法,直接到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贫困村、贫困户进行调研,努力形成一批有份量的调研报告。代省委省政府起草农村改革发展文件、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农村工作重要讲话时,坚持调查研究在前,深入基层特别是脱贫任务重点县、贫困村、贫困户进行实地调研,摸清农业发展现状、了解农民所需所求、探索农村发展路径,研究制定针对性强、务实管用的农村改革发展政策措施。(省委农工办)

 

  省农业厅创新机制 精准施策

  全力打好农业脱贫攻坚战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脱贫攻坚推进会议精神,省农业厅以实施“11546”农业脱贫攻坚行动为总抓手,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创新思路,压实责任,今年全省农业系统要完成帮扶5.7万贫困户、13.66万贫困人口,各级农业部门“第一书记”帮包435个村、19369个贫困户、51694个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抓好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工作。围绕这一目标,聚力“三个重点”,实现“三大突破”,确保农业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一、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大力实施农业脱贫攻坚五大工程。一是积极推进高效特色农业扶贫。根据贫困村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种养传统,因村、因人、因需施策,适合发展什么,就扶持什么,鼓励发展“三品一标”,培养品牌意识,提升产品价值。二是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参与扶贫。启动省级龙头企业认定工作,将参与带动扶贫脱贫作为评选认定的基本条件。对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帮扶贫困户脱贫等方面措施实、力度大、成效好的龙头企业,在资金扶持、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支持。三是积极发挥农民合作组织扶贫带动作用。加强分类指导,确保全省每个扶贫工作重点村至少建立1个农民合作组织。鼓励合作社、家庭农场吸纳贫困人口入社、就业脱贫。在示范社认定、项目安排等方面,将带动扶贫脱贫作为基本条件。创新收益扶贫股权量化方式,探索建立财政专项用于扶贫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机制,实现扶贫攻坚从短期“输血”到长期“造血”的转型和提升。四是大力推进农村改革促进脱贫。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益;优先做好贫困农户承包地流转服务,保障贫困户放心流转承包地获得流转收益;研究制定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实施意见,推进承包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五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扶贫。组织产业专家深入贫困地区开展技术帮扶和科技服务,加强贫困地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面向贫困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

  二、以精准施策为重点,不断创新农业脱贫攻坚工作模式。按照“西部攻坚,中部巩固,东部提升”的总体布局 ,找准薄弱环节,突出工作重点,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在帮扶模式、资金筹措等方面创新思路,破解扶贫开发瓶颈。对省定深度贫困地区,要突出重中之重,集中优势力量,调控政策资源,聚焦特色产业发展,精准施策发力。在项目安排、资金分配上重点向菏泽、临沂2个市、20个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200个重点扶持乡镇、2000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及黄河滩区倾斜。对一般贫困地区,要突出扩面增效,围绕增强造血功能、完善输血机制、健全失血补助,细化农业精准扶贫措施,提高帮扶质量效益。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帮扶、股份合作、托管托养、资产收益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把贫困户纳入到产业化经营链条,重点发展投入少、见效快、生产技术便于掌握的特色种养业。对已脱贫销号的贫困户,要突出巩固成效,做到脱贫不脱政策,脱贫攻坚期内继续给予帮扶,资金不减、力量不减、帮扶不减。

  三、以谋划引领为重点,全力做好黄河滩区产业扶持工作。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黄河滩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会同省直有关部门编制完成《山东省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农业产业扶持规划》。引导滩区各县(区)立足实际,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通过组织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大力发展粮食、蔬菜、食用菌、果品、中药材、林业、畜禽、渔业、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十大产业,促进黄河滩区群众安居乐业、脱贫致富。将强化资金保障作为推进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凝聚各项农业政策合力,引导各类涉农资金向滩区倾斜,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各项扶贫政策有效落实。

  四、在扶贫资金投入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增加扶贫资金总量。立足扶持产业发展,不断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力度,严格执行财政资金不低于20%用于扶贫政策要求,今年确保安排3.4亿元以上用于扶贫工作重点村、贫困户发展高效特色种养产业,在财政专项资金总体压减形势下用于行业扶贫资金增幅10%以上。二是创设农业扶贫专项。会同财政部门从粮食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5000万元,设立粮食高产创建扶贫项目,重点支持扶贫工作重点村发展绿色高效粮食产业,扶持发展小杂粮等高效粮食作物;从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中安排5000万元,设立高效特色农业扶贫项目,重点支持扶贫工作重点村发展水果、蔬菜、食用菌、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三是加大深度贫困地区资金投入。重点向菏泽、临沂2个市、20个脱贫任务重点县、200个重点扶持乡镇、2000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及黄河滩区等深度贫困地区加大投入。今年力争向菏泽、临沂2个市及20个脱贫任务重点县安排项目资金分别达到4亿元以上,向黄河滩区县安排资金5000万元以上。

  五、在政策创设上实现新突破。重点围绕农业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金融保险等方面开展政策创设。在农业投入方面,创新筹措机制,按照统筹使用、提高效益的原则,对农业财政专项中用途相似、目标相近、来源不同的资金进行整合,形成合力,捆绑投入解决贫困地区突出问题。创新分配机制,将贫困人口数量、贫困程度、减贫摘帽任务等作为资金分配重要因素,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方面,研究制定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参与农业脱贫攻坚工作意见,开展家庭农场示范场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引导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承担扶贫社会责任。在金融保险方面,一方面支持各地通过贴息、担保、抵押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另一方面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支持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各级财政给予保费补贴。

  六、在监督管理上实现新突破。加强扶贫工作日常管理,发挥好农业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强化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调动各类资源,共同参与扶贫脱贫;抓好台帐建设,做到内容详细、真实全面。加强信息交流,及时了解各地农业扶贫工作动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不断总结先进经验和典型模式。强化扶贫专项资金监管,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联动,借助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力量,对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全面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及时纠正并坚决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确保涉农扶贫资金规范分配、安全运行、高效使用。(省农业厅)

 

  省交通运输厅硬措施确保会议精神精准落地

  全省脱贫攻坚推进会召开后,省交通运输厅立即召开厅长办公会专题研究交通精准扶贫工作,梳理推进交通精准扶贫工作的硬措施、好办法,确保全省交通行业精准扶贫任务按时高质量完成。

  一是摸清底数,建立交通精准扶贫工作台账。8月7日,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专题研究交通精准扶贫工作,调度工作进度,梳理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交通精准扶贫工作。已下发通知开展交通扶贫工作“回头看”,组织各市交通运输部门进行再排查再摸底,严格按照交通精准扶贫专项方案要求,梳理确定未达标的扶贫村名单,并结合扶贫村情况针对性制定具体工作措施,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建立工作台账,定期调度考核。

  二是梳理政策措施,继续抓好行业扶贫工作。坚持以扶贫工作需求为导向,省交通运输厅正在组织市县交通运输部门以提升通行条件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摸底排查,增强交通扶贫精准度。统筹使用车购税、燃油税等各类资金,充分利用现有交通精准扶贫资金支持政策及中央、省交通补助政策,有针对性地安排项目,加快交通扶贫各项工作推进。

  三是积极争取政策,加快黄河滩区迁建交通各项工作。根据黄河滩区脱贫迁建总体规划及任务分工,省交通运输厅积极组织编制黄河滩区道路建设规划(交通专项方案),全面指导滩区迁建撤离道路改造等工作。正在积极申请交通运输部给予资金支持。

  四是加强协调调度,加大考核督导力度。建立交通扶贫信息报送和考核制度,及时发现各市好的经验做法,发挥信息通报、推广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开。及时调度交通扶贫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加快交通精准扶贫工作推进。强化工作任务考核,不定期组织对各市交通扶贫工作进行专项督导,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完成。(省交通运输厅)

 

  省经信委以新举措推动信息化扶贫

  为贯彻全省脱贫攻坚推进会会议精神,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省经信委以新举措扎实做好信息化扶贫工作。

  一、扎实推进“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建设,对省定贫困村较为集中的6个市开展创建,涵盖1489个行政村,从贫困村农民信息技能培训、农村居民信息终端普及应用、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的任务指标,为示范镇所辖每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培训1名信息员,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实施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支撑的“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农业”等示范项目,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扶贫资金的作用,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二、组织开展贫困农民信息技能综合培训,提高脱贫致富技能水平。瞄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力,针对信息化扶贫中的薄弱环节,重点加强对贫困人口的“信息技能培训”,组织各市地联合电信运营商,针对贫困地区农民全年组织不低于20场的信息技能综合培训活动,增进贫困村农民对信息化推动农业生产、电子商务发展的了解,提高农民使用手机、互联网处理生产生活中各项事务的能力。按照市场机制整合邮政便民服务站、电信代办点、农家书屋、超市、小卖部等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打造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提升贫困村信息化水平,使贫困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实现措施精准、资金精准、落实精准。

  三、协调降低贫困农民信息使用成本,提升信息网络使用普及率。加大与电信运营商的协调力度,为贫困地区农民争取通信网络使用等方面的资费优惠,加大通信基础设施投入。在今年上半年联通、移动、电信、广电、铁塔5家电信运营企业给予农民网络资费优惠2.4亿元,在扶贫方面的总投资达到4.6亿元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推动5家电信运营企业深耕贫困地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资费优惠力度,争取全年给予农民网络资费优惠总额达到5亿元,在扶贫方面的总投资达到10亿元,让信息化扶贫给贫困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省经信委)

 

  出真招下实功

  省妇联迅速对接首批居家创业就业项目

  全省脱贫攻坚推进会后,省妇联迅速行动,一面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把握要求,理思路,出真招;一面聚焦重点地区,锁定重点人群,全力协调对接居家创业就业项目和产业项目。

  一、精准把握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按照扶贫措施要精准的要求,对标查找问题,摸清妇女贫困现状和脱贫工作需求,开出“药方”,确定聚焦菏泽等深度贫困地区,锁定有劳动力的贫困妇女群体,把促进妇女居家创业就业脱贫增收作为主攻方向和重要举措,发挥妇联协调组织优势、整合社会资源,搭建服务平台,帮助妇女就近就地创业就业增收脱贫。

  二、招引居家就业项目。整合社会资源,继续推进“妇联+行业协会+企业+大姐工坊+贫困妇女”扶贫模式。依托菏泽等地扶贫车间现有厂房组建“大姐工坊”,发挥省服装协会行业资源优势,协调山东耶莉亚集团、山东希努尔服装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依托企业产业和技术优势以及服装加工门槛低、适合女性自身特点等,投放服装订单,解决农村妇女就地就近就业,帮助贫困妇女就业脱贫,解决三留守问题。对前期征集的32个特色种养、手工加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居家创业就业项目进行审核、考证、推介、对接,大力推进妇女居家创业就业,做实做响“大姐工坊”这一工作品牌。

  三、全力落实产业项目。积极寻找产业项目、组织项目洽谈对接,搭建服务平台。8月11日,协同省服装协会到山东天源服装股份有限公司实地进行考察,研究商量项目对接事宜。在考察了解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带领公司赴菏泽2区6县现场考察,并组织三家服装企业与菏泽10个县区妇联、招商局及负责扶贫工作的分管同志召开了“巾帼脱贫攻坚项目洽谈会”。双方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签定了建立服装基地的合作意向。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后,每个基地可安置就业3000余人(大多以女性为主),工人月工资平均3000元以上,基地还将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小型服装加工点,可带动300-500人就近就业增收。(省妇联)

编辑:刘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