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脱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67期(总第204期)

来源: 政策调研组 2017-06-23 15:05

经验交流

 

莱芜市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婚丧嫁娶导致家庭贫困,农村养老现状堪忧”问题,莱芜市把移风易俗作为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培育孝老文化为切入点,以红白理事会建设为依托,深入实施孝德工程,全面推进丧事简办,大力倡导婚事新办,减轻了家庭负担,倡树了文明新风,群众拍手叫好。

一、婚事新办,使喜事文明节俭有意义。制定“六提倡、六反对”婚事新办模板,大力倡导喜事新办。由民政部门、婚庆公司、红白理事会把好“结婚登记关”、“婚庆服务合同关”和“婚礼举办关”,做到婚礼铺张、不浪费。开展“不要车不要房,自己家业自己闯”新型婚恋观教育实践活动。团委、妇联、民政、工会等部门大力倡导集体婚礼、旅行婚礼、植树纪念婚礼、自行车(步行)婚礼、爱心婚礼等五种新的形式,教育引导青年树立节俭文明观念,积极举办简约、高雅、文明、健康婚礼。如今,把婚事办得有新意又不铺张,已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求的时尚。去年5月1日,27对莱钢集团青年职工在莱钢新兴广场隆重举办了“爱在莱钢、缘定今生”集体婚礼,仪式结束后,新人们还共同植下了同心树,既象征着爱情之树常青,又为城市的绿化贡献了一份力量。方下镇沈家岭、口镇下水河等村修建喜事服务大厅,免费为村民结婚提供服务;鹏泉街道郭家沟、大王庄镇竹园子等村的群众结婚不讲排场,婚车由村民自家车轮流免费提供,杜绝了豪华迎亲车队现象,为群众减了负担,受到了群众欢迎。

二、丧事简办,让群众省时省力少花钱。为给群众减轻负担,破除丧葬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莱芜市探索推行“八取消、八提倡”丧事简办活动制定了传统模式、追悼会模式、社区模式三个丧事简办模板。传统模式是一种分散办丧事模式目前全市约65%的村(居)使用这种模式。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伊始就对丧事内容进行了简制定了简办参照标准,取消了摆祭和回敬香烟、扎彩,吹鼓手、成席的招待也分别改为放哀乐和大锅菜,除至亲家属外,其他不再穿白大褂,一系列简化下来,一场原来花费近万元的丧事花销减少了近三分之二追悼会模式,在简化内容的同时,更是省去了繁琐程序,原来的三天丧一律缩短为一天或两天,原来的路祭、两边及多边祭、指路、泼汤等一概取消只在家中布置简易灵堂,挂上印有逝者姓名的条幅,来人鞠躬拜祭、亲人鞠躬谢客。社区模式内容、程序前两种更为简单,一些有条件示范村(建设了告别大厅,村民家丧事,不再在自己家里举办,一律到告别大厅举办。红白理事会对每一例丧事都主动介入、全程办理、认真监督、用心服务,确保丧事真简办。 

三、孝德工程,使孝老爱老蔚然成风。针对贫困人口多为老弱病残的实际,莱芜市在全市开展“五个养老”孝德工程。定养老事。各村采取召开村民议事会、理事会等形式,研究讨论确定各自养老事项。签养老状。各村制定了符合各自实际的养老责任状,从赡养金额、卫生保健、亲情关护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由两委成员、理事会成员等分片包干,组织70岁以上老人与子女分别签定养老责任状。交养老钱。理事会成员分片督促子女将养老钱交给老人,对极少数不交或少交的,由村委会或理事会采取约谈、现场监督等形式督促交纳。张养老榜。精心设计标准、内容、形式不一的养老榜,涉及现金、粮油、衣物、居所等,在村公共场所悬挂和张贴,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形成了竞相孝老的良好局面。立养老规。重新修订《村规民约》,增加孝德工程的内容,建立养老孝老的长效机制。

为确保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莱芜市还制定了一系列约束机制。建立重组了覆盖全市村(居)的红白理事会,群众提供了全过程、一条龙服务。90%以上的村(居)重新修订《村规民约》,把移风易俗纳入本村的“小宪法”,保证了红白事简办始终如一坚持下去。各村居还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形成了奖励严惩机制。凤城街道戴花园社区对简办丧事的,给予火化、人工、水电费补助;对不简办丧事的,既不给予补助,其家庭成员也不享受社区年底各类评比奖励、慰问金等待遇。

据不完全统计,自推行移风易俗以来,全市仅白公事就节约支出1.7亿元以上,惠及了广大群众,让很多贫困家庭得以减负脱贫孝老爱亲、文明节俭、团结互助在莱芜大地蔚然成风。(莱芜市委宣传部 莱芜市扶贫办

 

聊城市精心打造三大爱心工程

 

    为实现老弱病残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构建精准扶贫长效机制,聊城市拿出“绣花功夫”,创新扶贫模式,拓展脱贫攻坚途径,精心打造了邻里互助护理、集中供养、爱心众筹三大爱心扶贫工程,走出了一条具有聊城特色的扶贫新路子。

一、精心打造邻里互助护理工程,涵养乡情提升民风。针对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弱病残贫困人口占比较重的实际,聊城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贫困户邻里互助护理”模式,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解放劳动力外出发展生产,倡导扶贫济困的新风正气。一是明确工作模式。护理对象主要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中的“三类人群”,即无人照顾或家庭照顾能力不足的残疾、重病、智障等特殊贫困人员;子女不在身边、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父母不在身边、其他监护人照顾能力不足的留守儿童。护理人员主要从有照料能力、有责任心的贫困人员中选择,以政府公益岗的形式,每人每月发放300到500元的护理补贴。无合适人选时,再从村干部、党员或群众中选择。护理员与护理对象以签订协议书的形式,明确护理内容及职责,主要是打扫卫生、洗衣做饭、代买物品等;对病残护理对象,还要提供取药、喂药、量血压、应急救助等简单医疗服务;对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学生等,还要注重关注学习和心理健康等。二是建立完善保障机制。积极落实工作机制,明确市县扶贫办为牵头单位,卫计、人社、民政等部门为责任单位;乡村两级负责精准识别护理对象和护理员、组织护理双方对接、签订护理协议、建立护理档案、日常监管等工作。建立奖惩制度,由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定期组织,对护理人员进行满意度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对尽职尽责的护理人员发放补贴,对态度不端正、无故缺勤、满意度低的护理人员予以辞退。多方筹集经费,通过社会公益性岗位补贴、慈心一日捐、扶贫捐赠基金等渠道筹措资金,不足部分由财政兜底解决。强化医疗保障,开展县乡村三级医生结对帮扶病残贫困户活动,医生与护理对象签定医疗服务协议书,提供每月不少于4次的上门访视、免费查体等医疗服务。三是强化督导考核。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邻里互助护理工作列为月度扶贫考核重要内容,并在6月底前,由扶贫办、民政局、卫计委三家对其覆盖程度、实施情况和扶贫效果共同考核验收,倒逼工作落实、落地。截至目前,全市邻里互助护理已覆盖100个乡镇、557个村,399个省定重点贫困村中符合条件的已全部开展。全市共组织护理人员1138人,护理老弱病残贫困群众3931人,解放劳动力888名,签约乡村医生8421名,减少医疗费用支出78.6万元;其中,解放劳力为贫困户增收320余万元,护理人年均增收3600元以上。  

 二、精心打造集中供养工程,供养“失能”释放“有能”。聊城市在推广实施邻里互助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瞄准失能人员目标人群,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思路,选择东昌府区作为试点,着力探索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困境”的有效经验。一是明确供养范围。3月份,东昌府区出台《贫困家庭失能人员集中供养救助试行办法》,率先在全市探索对贫困家庭和农村五保户的失能人员实施集中供养。明确集中供养帮扶对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五保户、城乡低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家庭中的失能人员,并选择爱心福利院作为集中供养中心建设地点。二是严格操作程序。供养帮扶采取个人自愿申报、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开公示、审核审批五步工作程序,由村(社区)、镇(街道、园区)、区民政(残联、扶贫)三级审核,严格准入把关。同时,为规范管理,东昌府区按照供养人员生活自理能力和服务需求,统一配备管护人员,实行劳务派遣。供养中心与入住人员及其监护人、镇(街道)签订“四方协议”,建立完善个人信息、家庭情况、健康评估、家庭经济收入变化等档案资料。三是实行动态管理。对供养的失能人员家庭释放出的劳动力务工和产业收入进行季度追踪调查,对已康复和家庭收入已达脱贫标准的供养人员及时清退,实行动态管理。目前,集中供养中心已成功运营,对20名贫困人员进行了集中供养,减少了药品摄入量及住院次数,每年可减少医疗费用支出10万元以上,共释放劳动力34人外出打工或发展产业项目,年可增收100余万元;同时由于居住环境和医疗条件更加优越,供养人员及其家属心态更加积极向上,精神面貌明显改善。在试点成功运行的基础上,聊城市集中相关资源,在县、乡两级进一步推行集中供养模式,确保全市农村老弱病残贫困群体全覆盖,探索建立失能特困人员脱贫长效机制。

三、精心打造爱心众筹工程,凝聚爱心助力脱贫。将爱心众筹平台的创建和运行作为重点扶贫项目,集思广益,加大推进力度,及时满足贫困群众所想所需,极力解决贫困群众的个性化、临时性的各种需求,并逐步形成爱心扶贫长效机制。目前,全市11个县(市、区)均已建成了爱心众筹公益平台,并且大部分已投入运营,基本实现了贫困户需求与爱心捐助、物资发放、志愿服务的精准有效对接。一是“情暖水城”爱心众筹平台释放活力。东昌府区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围绕贫困群众需求,整合职能部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等资源,创造性地以“互联网+扶贫”、“公益+扶贫”模式组建了集社会各界参与、扶贫产品销售、公益组织孵化于一体的“情暖水城”爱心众筹平台。平台运行以来,共募集物资38900余件,发放26500余件,募集资金6.5万余元;“爱心直通车”上传贫困户需求1300余件,完成贫困户心愿860件,其余8000余个贫困户需求等数据正在整理上传中。借助微信平台,东昌府区还设立了“情暖水城爱心商城”,并与“聊百易购”、“山东一号店”、“邮政买卖惠”等知名电商平台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形成信息、资源共享的电商扶贫平台体系,打造集扶贫产品推广销售、公益产品货币化推介、消费扶贫模式探索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电商服务平台。入驻电商以冠名援助的形式,每年拿出网上销售额的1‰用于支持以该企业冠名的公益扶贫项目,在奉献爱心的同时,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截至目前,共有20余家扶贫企业的40余种扶贫产品上线销售,共完成交易6400余笔,营业额13.6余万元,预计年末可实现销售额100余万元,为贫困群众实现增收10余万元。二是“大爱临清”有序运行。运用“互联网+公益”的路子,临清建立“大爱临清”众筹平台,按照贫困群众类别、贫困程度的不同,将贫困群众分为A、B、C、D四个不同类别,既能有效满足贫困户不同需求,又能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开辟了精准扶贫新通道,探索了社会扶贫新模式。目前,该平台共接受社会各界爱心捐款323万元、各类物品3.7万件,已发布贫困群众需求7622条,集中发放各类物品1.5万件,贫困群众的需求得到有效解决。聊城市扶贫办

 

临朐县建立扶贫赡养基金凝聚合力助脱贫

 

临朐县积极探索扶贫赡养基金孝老敬亲工作模式,结合“孝德”传统文化,通过政府引导、社会捐助等途径,引领家庭子女自觉履行赡养老人义务,形成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合力敬老、孝老,助力老年人精准脱贫。

一、调查摸底,建实台账成立由镇街包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成员等组成工作组,逐户摸清贫困老年人的家庭成员、身体状况、生活条件、收入来源等内容,据实登记其子女家庭状况、健康状况、收入状况等内容,建立专门工作台账,全面掌握老人经济收入、土地、劳动能力、子女构成、供养状况等现状,为精准施策奠定良好基础。

二、多方参与,众筹资金。按照“自愿缴纳、政府补贴、社会参与”的原则筹集扶贫赡养资金。一是子女缴纳。各镇街成立扶贫赡养基金理事会,贫困老年人有劳动能力的子女自动成为基金会成员。本着贫困老年人儿女相对平均的原则,将以往缴纳赡养资金数作为“扶贫赡养基金”标准,多交不限。二是政府补贴。为引导社会形成敬老、孝老的良好风尚,在贫困户子女上交赡养金的基础上,镇街财政对贫困户子女缴纳的扶贫赡养金进行配套,按照个人出资额10%的比例,进行专项补贴,鼓励子女“争孝比顺”,扩大基金众筹规模。三是社会参与。发动商会、企业和爱心人士捐款,拓宽资金来源,提高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截至目前,相关镇街已收到社会各界捐款10余万元。

三、严格程序,规范操作。一是强化赡养基金管理。扶贫赡养基金由镇经管站设置专门账户代管,一户一账,镇扶贫赡养基金理事会负责贫困老人按月审核拨付赡养费。二是抓好赡养费发放。贫困户子女缴纳赡养费镇财政配套扶贫赡养费作为贫困老人年度赡养费月度赡养费以现金红包的形式发放给老人,发放时根据规定由当事人签字拍照,报送镇扶贫赡养基金理事会存档备案。三是严格公开公示。年度赡养基金筹款情况于筹款结束当日进行公示,内容包括贫困老人姓名、子女姓名、子女缴款数额、未缴款老人子女姓名等;发放款情况于发放完成二日内进行公开公示,余额一同公示;年终将全年基金收支情况进行公开公示。当贫困老人故时,由村委出具证明,上报镇扶贫赡养基金理事会审议,将贫困老人赡养基金余额(含子女缴纳及政府配套部分)退还其子女并公示。

四、强化督导,严格考核。为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各镇街专门抽调扶贫、纪委、民政、经管等站所人员成立督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各村赡养扶贫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同时,县扶贫办把该项工作纳入扶贫工作考核,加大考核分值权重。各镇街也将扶贫赡养工作与评先树优挂钩,激发镇街干部做好扶贫赡养工作的积极性。

五、树立榜样,引领风尚。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临朐县利用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孝老敬亲好风尚,弘扬孝德文化。村级利用广播、公开栏、文艺演出等形式,对子女自愿出资情况、孝敬老人情况进行宣传选树一批贫困户子女赡养老人的孝老敬老典型,在文明户、文明家庭创评中优先推荐,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表彰、宣传。对贫困户子女未按照相关规定缴纳赡养金的,取消文明户、文明家庭评选资格。潍坊市扶贫办

 

【工作动态】

    

济南市金融扶贫再“发红包”。近日,济南市扶贫办与中国人保股份公司济南市分公司达成保险精准扶贫合作框架协议。协议规定在有贫困人口的县区建立完善保险精准扶贫保障体系,实现贫困人口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家庭财产保险、特色产业保险等全覆盖。同时针对贫困人口特点,通过大力推行保人身、保意外、保收入的一揽子保障计划,提高贫困群众防御化解风险的能力。同时发挥保险融资增信功能,提供低风险、低成本的农村信贷风险保障。签订该协议的保险公司将专门针对贫困户、贫困人口特点,量身定做、定向开发扶贫特惠保险产品;建立受灾快速响应机制和理赔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菜单化”服务,确保保险赔款及时足额发放。济南市扶贫办

泗水县扶贫洗衣机让贫困群众洁净生活。泗水县扶贫办微公益协会借力腾讯公益平台,实施“爱心洗衣让爱传递”项目,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募集资金首批募集资金4.14元,为全县45个村庄(其中38个贫困村)购置了45台洗衣机、90箱洗衣粉和45桶消毒液。下步,泗水县计划为所有贫困村配备爱心洗衣机相关村设立爱心洗衣点,由村委进行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志愿者引领示范作用,成立由村两委成员、第一书记、党员、公益组织志愿者共同组成的村级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定期到孩子、老人家里收集脏衣服,洗好后再送回去,老人和孩子也可以自行前往洗衣点洗衣。同时,志愿者开展每周清洗一次衣物、打扫一次庭院、上门走访一次的三个一志愿服务活动致力于贫困村庄由经济脱贫到精神脱贫,让贫困群众穿干干净净过的“快快乐乐”,生活的更有尊严济宁市扶贫办

编辑:孟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