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脱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27期(总第164期)

来源: 政策调研组 2017-04-25 16:41

【编者按33日,全省“新常态新理念新作为”扶贫开发长效机制建设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部分学员代表结合学习心得体会,分别就“围绕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还存在哪些难题,应当如何破解”、“如何认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激发内生动力方面应采取什么措施”、“如何科学界定财政扶贫资金形成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与权力对应的责任又是什么”、“扎实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等8个问题,进行了精彩发言,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研讨班部分发言进行摘登,以供全省各地在推进扶贫开发长效机制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参考。

 


 

破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类难题

中共嘉祥县委副书记  钟称生

 

一是澄清底数,建好台账。突出全、实、新、细四个字,摸清底,把好脉。全,就是调查数据必须全面,不能缺项;实,就是所有数据必须准确无误,符合逻辑,经得起推敲;新,就是所有数据必须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及时更新,及时准确地反映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的变化,以利于跟进施策;细,就是要把每一户、每一人的情况摸细,致贫原因、脱贫意愿、生产生活条件等等要详细记录在案。要算好账。既要算好总体脱贫的大账,又要算好一家一户脱贫的小账,还要算好收入、支出的细账。不仅要算经济账,更好算好民心账。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把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和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资源要素构成、贫困人口分布等进行分析管理,对每一地、每一户、每一人都给出一张科学的检测表,对症下药。

二是创新思路,精准施策。首先要坚定信念。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功夫到家,无论什么类型的贫困户都能实现如期脱贫。其次要因地因人分类施策。对于一般贫困户,通过专项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等路子基本上可以顺利达到脱贫目标。对于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一是落实好低保兜底、大病救助、教育救助等各项政策,发挥好政府的作用。二是充分利用好贫困户自身条件。子女有能力的,实施孝善扶贫;无子女的孤寡老人,实施分散或集中供养;有资产资源的,帮其盘活形成资产收益;有劳动能力的,帮其就业创业;无劳动能力的,政策兜底。关于扶贫项目,要搞好科学论证,尊重市场规律,发挥政策优势,注重造血功能,确保预期收益。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助贫。通过动员爱心企业进行慈善捐赠、倡导志愿服务、开展乡情助贫等方式,多方聚集扶贫力量,最大限度地拓宽扶贫路径。最后,要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一是帮贫困户算透账,助其增强脱贫信心,去除等靠要思想。二是大力倡树自主脱贫的先进典型,通过典型带动,树立自主脱贫光荣的鲜明导向。三是要用心用情做好贫困户心理疏导工作。不要只做送钱送物等外在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做足心理慰籍、教育感化等方面的工作,通过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的帮扶,使贫困户改变精神面貌,真正实现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由“向我输血”向“我要造血”的转变。

三是统筹兼顾,群策群力。要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细化各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落实清单,细化台账、挂图作战,严格督考,严肃问责,确保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要坚持领导带头研究、带头入户、带头剖析、带头施策,带动各级干部沉下去,在实践中检验作风、提升能力。要充分激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使扶贫项目运作、扶贫资金的使用监管等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群众充分参与。要统筹兼顾,处理好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已脱贫与未脱贫、省定贫困村与一般村之间的关系。要跳出扶贫看扶贫,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进行定位,做好精准扶贫与基层党建、驻村帮扶、美丽乡村等重点工作的结合,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形成全社会人人关注扶贫、人人真情助贫的良好氛围。

 

围绕精准明确方向  落实精准激发动力

中共沂南县委书记  姜宁

 

对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各级、各个地方在认识程度上都很到位、也很准确,这也是能不能把好事办好的关键。要针对贫困群众的不同类型,分析内生动力不足的原因,在“精准”上下功夫,精准施策,精准用力,才能更好地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要区别情况,明确激发内生动力的工作方向和目标。贫困群众无非有几种类型:一是有劳动能力、想劳动致富的,主要是帮助他们解决会干、能干成的问题;二是有劳动能力、不想干的,要通过教育引导和差异化帮扶吸引他们行动起来,做到扶贫不养懒汉;三是劳动能力弱、但还能行动的贫困户,引导他们力所能及参与村居社区一些适合的社会管理工作,增强他们的存在感和获得感;四是确实无劳动能力、需要更多生活帮助的,主要是宣传、落实各项关爱和兜底政策,更多提高他们的认同感和满足感。

二要落实多种帮扶措施,为激发内生动力提供条件。在落实措施到户精准中,要注重能力和保障的提升。一是加强技能培训。通过各种方式,对有意愿从事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和务工的贫困户,进行创业、就业的技能培训,拥有一技之长,增强发展能力;二是提供资金、信贷扶持。依托特色产业,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用好富民农户贷,支持有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三是大力建设就业车间。发挥当地优势产业作用,提供土地保障,在贫困村建设就业车间,设置扶贫特岗,解决走不出去的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四是重视产业项目带动。坚持整村提升,整合涉农资金,用好富民生产贷,引导企业、大户在贫困村发展规模农业和加工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实现区域化产业发展,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五是设立更多社会公益岗位。提供一些保洁员、养路员、调解员、护理员、护林员等公益岗位,最大限度地让贫困群众参与进来;六是多渠道增加村集体收入。通过就业车间、光伏扶贫等途径,加大扶贫项目投入,强化项目资产管理运管,增加村集体收入,增强村级兜底保障能力,使村级有钱,更好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

三要解决影响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的问题。在扶贫的大政策下,要结合基层实际,特别是在更好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提高贫困群众参与度上,研究制定好小政策。例如,一些村级较为简单的扶贫工程,要在公开透明、监管到位的基础上,多采取一事一议,扶贫理事会全程参与的方式,让本村更多群众能参与施工,增加贫困户的工资性收入,提高对扶贫项目的认可度。还有,对贫困户的各种技能培训,既达不到职业农民培训的条件,又不符合再就业培训的条件规定,就应该整合资金,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效果评价标准,既能保障人数,又能保证效果。再有,适合富民农户贷条件的贫困户越来越少,就应发挥富民生产贷的作用,动员引导更多本地企业到贫困村投资种、养、加、旅游项目,带动发展;同时,把扶贫信贷的好做法向农村普惠金融延伸,用富民发展贷调动一般群众在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形成区域特色产业,为贫困群众发展生产提供更好的产业条件。总之,要围绕精准明确方向,落实精准激发动力,引导好、帮助好贫困群众实现脱贫的愿望。

 

积极探索财政专项资金循环使用

中共费县县委书记  程守田

 

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分级所有、分类使用、集中受益、各负其责”的原则,科学界定相关权责。结合费县实际,我们将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分为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两大类。第一类,对公益性资产,如农村道路、公共场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实行村所有、村使用、村管理,群众集体受益。第二类,对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经营性资产,积极探索开展资产收益扶贫制度,形成与贫困户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加贫困户资产收益,具体细分为五种情况:一是贫困村将产业扶贫资金作为村集体股权,整体投入到有能力、有扶贫意愿、能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效果好的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所形成的资产所有权归村集体;使用权归该经营主体,负责资产的保值增值;收益按持股比例分红,村集体分红收益可直接折股量化到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村集体对经营主体负有监管责任。费县大田庄乡薛家村将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投入润宝农业合作社,按照“保底收益8%,多了按股分红”的办法,可稳定实现年收益10万元左右,带动20户群众脱贫。二是贫困村将产业扶贫资金整体投入村集体领办的企业或经营项目,形成的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均归村集体,收益由村集体统筹分配,重点向贫困人口倾斜。村集体担负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三是贫困户以扶贫小额信贷交由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集中使用,探索“贫困户贷款+带资入企+就业分红”等方式,参与经营和分配,实现创业增收。资产所有权归贫困户,使用权归经营主体,资产收益由经营主体和贫困户按资金投入比例分红,经营主体负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贫困户对经营主体负有参与管理和行驶监督的权力和责任。对于以“富民生产贷”形式直接投入企业的资金,企业负责采取吸纳就业、设置虚拟岗位等方式带动一定数量的贫困户。政府负责监管企业运营、风险管控及与贫困户的利益对接落实。四是利用扶贫资金直接为贫困户购买种苗、畜禽、生产加工设备等生产资料或贫困户直接利用扶贫小额信贷发展种养加项目,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均归贫困户。贫困户对扶贫资产应切实加强有效管理和使用,实现循环利用,长期收益,稳定脱贫。对此,政府负有技术培训指导和监督管理职责。五是为解决全县面上大范围贫困户脱贫,县财政直接筹资融资建设的重大扶贫经营性项目,资产不便直接量化到村到户,则由县政府直接成立资产管理运营公司,作为县属国有企业,直接管理经营。资产所有权归县政府,收益专项用于扶持面上贫困户脱贫。

 

发挥政策叠加效应  形成扶贫工作合力

中共枣庄市山亭区委副书记  王虎

 

去年以来,我省积极推进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促进了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收入认定范围不同。扶贫对象的收入核算范围明显大于低保对象的收入核算范围。二是财产认定范围不同。农村低保制度对申请对象的家庭财产状况有明确的限定要求,而在农村扶贫政策中,虽然对贫困户的家庭财产也有一定要求,但并未进行量化。三是动态调整不同步问题。“两项制度”在退出程序、对象信息采集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统一标准,同步识别按照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的要求,认真研究两项制度对贫困人口的认定条件和收入评估标准,进一步统一部门统计口径,形成科学的量化指标体系。推进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识别工作在时间和程序上同步进行,逐步把低保对象全部纳入扶贫对象。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两项制度覆盖对象的动态管理,按照贫困人口的不同类别定期审核,由民政、扶贫等部门按规定程序组织核查,及时办理进入或退出手续。

二、明确目标,注重衔接。以应保尽保、应扶尽扶为目标,选准扶持措施。对农村低保对象按时足额发放救助金,确保其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对扶贫对象则区别不同情况,安排扶贫政策。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应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在保障最低生活的基础上,对其参与扶贫开发时优先考虑折股量化、入股分红等方式,使其得到持续稳定的财产性收入。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应将扶持的重点放在其发展能力的培育上,通过输出劳务、发展产业、推动创业促进它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门路,早日实现脱贫。特别是对纳入低保的贫困户绝对不能一保了之,要持续跟进各项扶贫措施的落实,建立长效机制,保证脱贫成效。

三、定期核查,资源共享。民政部门应及时将农村低保对象名单提供给同级扶贫部门,便于扶贫部门认定扶贫对象和选择扶贫方式;扶贫部门应将扶贫对象名单提供给民政部门,方便民政部门及时将扶贫对象纳入救助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同时对脱贫对象降低补助标准或退出低保,最终实现扶贫对象和农村低保对象数据互通。建议省级民政、扶贫部门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数据核对,并将核对结果发给各地民政、扶贫部门,指导县、乡及时更新农村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确保扶贫工作更加精准有序。

四、加强联动,形成合力。扶贫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加强联系、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围绕兜底线、保基本、促融合,各级民政、扶贫部门应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沟通交流,加强彼此工作措施、经验做法、问题研究等情况的相互通报,定期会商、研究解决两项制度衔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实现工作联动、资源联接、信息联网、审核联席,确保程序精细、对象精准、标准精确,着力促进民生救助政策和精准扶贫政策“两线”融合。

 

建立长效机制

确保农村老年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聊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共阳谷县委书记  田中俊

 

一、农村老年贫困群众脱贫面临的主要困难。目前的贫困人口主要在农村,其中农村老年人贫困问题尤为突出。老年困难群众大部分文化程度低,大部分人员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工作技能比较差,一般性工作岗位也难以适应,通过自身能力增加收入难度很大。农村贫困老人相当部分身体多病,健康状况差。如阳谷60岁以上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占62.3%,因残致贫占13.6%,两项合计占贫困人口比例达75.9%。这个群体看病吃药支出大,经济上依赖性强,脱贫困难。农村贫困老人保障水平低,儿女经济条件好,还能解决温饱问题,否则贫困老人除低保金外,基本无其他经济来源。如果儿女再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困难老人既饱受经济贫困又遭受精神贫困。

二、切实建立农村老年困难群众脱贫的有效机制。一是区分不同情况,因人因户施策。对于身体健康、具有劳动能力的老年贫困人口,政府应提供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岗位,如清洁工、护路员等。或者在家门口建立基本无技术需求的低门槛加工企业,让这部分人通过自力更生,实现脱贫。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贫困人口,政府可利用养老院和集中进行危房改造等方式集中供养,或者通过邻里互助,实行居家分散供养,通过政府兜底脱贫。二是加大医疗救助的力度。农村老年贫困人口,因病因残致贫所占比例高,这部分人员在享受正常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后,应增加大病商业保险及特殊救助措施,把贫困户每年个人支出的医疗费用控制在一定限额内,如3000元或5000元。否则即使收入高于脱贫标准,因为看病支出,也难以脱贫。三是建立特殊困难群众重大传统节日关怀机制。首先明确责任主体,就是政府主导、部门承办。县里出台政策,扶贫办承办,扶贫帮包部门推动,乡镇和村级确定具体人员抓落实。平时多了解贫困老人的需求,有困难及时解决,重大节日集中慰问。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志愿者积极参与。其次,建立慰问基金,保障资金供应,慰问基金通过财政和社会捐助相结合的办法来解决。通过解决有人办事和有钱办事的问题,建立起关怀特困群众的长效机制。四是全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目前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多数村为群众办事的能力较弱。村级班子想为老年困难群众办好事,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才有力量长期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阳谷县阎楼镇辛庄村1482人,集体收入可观,2013年建设一处日间照料中心,40个床位。现在每天有50多位老人集中活动,有13位五保户身患疾病的老年人长期居住,村里安排人员统一管理,老人生活幸福稳定。

 

崇尚移风易俗  倡树农村文明新风

中共曹县县委书记  张乾山

 

近年来,菏泽所有县区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大力开展了移风易俗倡树新风系列活动。积极开展立体式、常态化宣传,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攻势;探索对红白理事会实行五星级动态评定管理,使红白理事会的作用越来越大。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大部分村庄规定,红事操办一律不准超过十桌,白事操办一律不准超过二十桌,每桌菜款烟酒不准超过270元。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婚丧嫁娶事宜“由明转暗”,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的风气仍然很有市场,特别是结婚彩礼相互攀比,很难根绝。这些陋习不仅给群众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也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制约了乡村文明进程。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利用电视、广播、座谈会、微信公众号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体资源,增强对移风易俗工作的宣传教化力度。以宣传农村文明新风典型为重点,使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是要求干部带头。加大组织、纪检等部门的监管力度,严查党员干部顶风违纪行为,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村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头反对“四风”,从简办理婚丧嫁娶事宜,为群众树典范、立榜样。

三是强化依法治理。以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为总抓手,健全理事会组织制度,完善工作章程,纳入村规民约,明确红白事的标准、流程及奖惩规定。并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各村年度考核之中,使村规民约成为群众办理婚丧嫁娶事宜的“硬杠杠”。

四是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深入开展“孝心养老”等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赡养老人的良好氛围,倡导厚养薄葬、倡树文明新风。在广大青年中开展比致富、比文明,不比彩礼的评选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婚事简办,投入到发展经济的主战场。

五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以群众的富裕推动移风易俗。一些女青年及其父母之所以大要彩礼,要汽车,要好房子,归根结底还是担心男方家穷,结婚后就再也要不到了。这就是在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就基本不存在因天价彩礼返贫致贫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要结合农村实际,采取切实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真正让群众的口袋“鼓”起来,让农民也像城里人一样,婚丧嫁娶不再成为返贫致贫的一个因素!

 

高度重视 强化设计

统筹推进城乡精准扶贫工作

中共肥城市委副书记  王立军

 

一、城市扶贫工作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提上议事日程

根据全国城市低保人口数据估算,我国城市贫困人口已达3400万以上,占城市总人口的5%左右。这充分说明城市贫困人口的存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有些城市贫困人口其困难程度甚于农村。当前,各级扶贫工作的重点都集中在农村,城市扶贫工作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在着力推进农村扶贫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对城市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步将其提上议事日程,这既是推进精准扶贫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农村扶贫工作和城市扶贫工作的各自特点

从农村扶贫工作来看,既有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也有贫困村脱贫摘帽问题。因此,工作既要满足贫困人口基本生活需求,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又要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生产力发展。由于农村贫困人口多数拥有耕地、宅基地等资源,其吃、穿、住等需求可以得到基本保障,因此扶贫工作的重点是发展产业带动脱贫增收,同时要解决其基本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

从城市扶贫工作来看,城市贫困群体主要包括:下岗失业或停产待岗人员、伤病残人员、领取社会救济金的“三无”人员(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法定扶养人的社会救济人员)、部分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等,他们的贫困多数以临时、短期为主。另外,城市扶贫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方面问题并不突出。因此工作应以贫困人口的脱贫为主线,以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为主攻方向,解决失业人员的短期贫困问题;同时要织牢织密社会保障网,不断提升因病因残等无劳动能力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

三、如何有序推进城乡扶贫标准、机制、方法统筹

在标准统筹上,我们认为,城乡扶贫标准只应在原则上进行统筹,不宜统一划定。贫困线的划定是根据“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条件下,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所必需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来确定的。由于农村与城市维持基本生存的必要支出存在很大差别,在确定城市贫困标准时,要综合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基本生活支出需要等实际情况。

在机制统筹上,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都要充分激发其自食其力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在农村要重点推进产业扶贫,在城市要重点推进就业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统筹城乡基本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从长远来看,要统筹公共投入,财政投入大幅度向农村地区倾斜,逐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

在方法统筹上,要充分借鉴当前工作经验,统一组织领导,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扶贫职能,由扶贫部门统筹领导城乡扶贫工作。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居委会等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让基层党员干部切实担负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体责任。用好精准法宝,统筹做好城乡扶贫工作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配置资源、精准退出等工作。发挥合力作用,引导行业部门、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帮扶城乡贫困人口,凝聚强大合力,统筹推进城乡脱贫攻坚工作。

 

正确处理开发和救助的关系

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泰安市副市长、东平县委书记  赵德健

 

关于救助问题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低保兜底,要在区分致贫原因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扶贫路径,打好当前攻坚战,实现精准不掉队。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要着眼维持扶贫对象基本生存,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确保贫困群众应保尽保、应扶尽扶,让无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减少财政兜底压力。东平县的“股权惠民”和“基金托底”扶贫模式,探索出失能半失能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新路子。“股权惠民”,就是将上级扶持资金或土地折股量化,发展股份合作制经营项目,实现扶持资金集中发力。比如,接山镇夏谢五村把160万元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折股量化给219户贫困农户,以股金的形式投入养鸡场,贫困群众在养鸡场就业的同时,享受资金入股分红,2016年人均分红1000多元。“基金托底”,就是设立扶贫基金,用于扶持失能半失能贫困人口。比如,商老庄乡与经营主体签订协议,提取扶贫项目投资额的9.6%作为扶贫基金,无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获得515元。同时,还鼓励社会爱心人士、经济能人开展爱心扶贫,形成社会扶贫基金,汇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对于居住在山区、库区、滩区等不适宜进行扶贫开发地区的贫困群众,要通过易地搬迁,改善居住环境,彻底挪穷窝、拔穷根、换穷貌。从2014年,东平县就积极推进全国移民避险解困、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以及易地扶贫搬迁“三大工程”,从根本解决贫困群众 “安居”“乐业”的问题。“三大工程”总投资48亿元,涉及10个乡镇、96个村、7.1万人,共建设27个社区,目前已建成370栋居民楼,3536户群众完成分房,1102户群众搬迁入住。对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无法定赡养人的164户、388名特困群众,给予最大限度优惠,让他们不花钱或少花钱住上新社区。

关于开发问题目的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引导和帮助贫困群众选准、发展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打牢持续稳定增收的坚实基础。东平县实施搬迁社区与产业园区“两区共建”,坚持生产与生活“两手抓”、搬迁与发展“齐步走”,培育优势产业,实施精准滴灌。一是建设扶贫平台聚集。县里统一规划建设1个扶贫产业园、4个移民产业园,乡镇街道在每个社区附近建设1个特色产业园,每个省市级贫困村建立1个规模化扶贫就业点,形成“园区+基地+就业点扶贫格局,实现搬迁群众就近就业。海工科技、汉世伟循环农业、特种动物养殖等一批重点项目投产见效。全县已落实扶贫项目213个,贫困群众人均增收800多元。二是发展扶贫产业吸纳。以乡村旅游“十朵金花”为引领,规划建设36个乡村旅游示范点,重点打造5个国家级乡村旅游试点村,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吃上旅游饭。培训贫困群众电商意识,让农户触网、农产品上线,线上线下一体发展,带动农产品基地和物流配送。目前,全县共建设村级服务站800余家,发展淘宝店铺600余家,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规划建设光伏项目22个,辐射带动53个村、1900余人脱贫。三是建立扶贫利益联结。大力推行“一村一个养猪圈,村里收入过十万”、“公司基地养蘑菇,带动万家贫困户”、“房前屋后空闲地,边角经济分分利”等经营模式,建立一头连着产业、企业,一头连着贫困户的利益链条,提高农民的参与度,保障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同时,加大扶贫培训力度,加强转移就业服务和指导,提高贫困群众科学文化素养和基本职业素质,使他们真正能够拔掉“穷根”,实现扶贫开发减少贫困的目标。

在脱贫攻坚中,开发与救助是实现贫困群众脱贫的两个根本途径,要因地制宜,同步推进,不可偏废,将脱贫攻坚工作做到精细精准。扶贫首先要救助救急,让贫困群众得到立竿见影的实惠;扶贫根本靠发展,只有让贫困地区尽快发展起来,才能为群众脱贫致富奠定坚实基础。推进脱贫攻坚,要带着打赢的信心、帮困的真心、为民的爱心、持久的热心、操作的精心、设计的细心,做好长期扶贫开发工作,推动贫困地区持续发展。

编辑:沈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