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
山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通信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纬一路 联系电话:0531-51776455
鲁ICP备10209628号-2
【脱贫攻坚看临沂】
沂蒙老区精准扶贫新三十六计
1、企业带动脱贫——利用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引导贫困户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生产管理,企业对贫困户产品以保护价托底收购,达到稳定脱贫目的。
例:山东御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蒙阴县完成投资8000万元,建成了1.2万平方米高标准智能化香菇生产车间,具备了年利用果树枝2万吨、年产菌棒1000万棒的能力,基地不仅每斤香菇节约成本0.45元,还促进果农因售果枝年均增收900余万元。企业将于三年内建成香菇院士工作站,新建香菇生产基地10处,带动发展香菇种植户5000户(含贫困户),户年均增收4万元。
2、承接生产脱贫——企业提供生产设施,贫困户利用扶贫资金购买或租赁,企业上门收购,贫困户实现稳定收入。
例:山东地泰菌业有限公司坐落于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朱芦镇,项目占地面积283亩,总投资2.4亿人民币。公司购买大批废旧集装箱,贫困户可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进行购买或租赁,可放置庭院,利于身体不便人员操作、管理,所生产有机鲜菇,公司上门回购,既解决了贫困户资金问题,又解决了鲜菇出售难的后顾之忧,实现贫困户当年投入、当年收益、当年脱贫。
3、百姓众筹脱贫——贫困户直接出资或以土地生产资料作价股众筹,股本实行优先股形式,采取固定分红制,固定分红数额高于市政府确定的扶贫线,确保按期精准脱贫。
例:临沂瑞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企业+基地+贫困户”的食用菌产业形式,成立两个农民众筹公司,贫困户以土地作价参。每个众筹公司建设1至2个2000吨级的双孢菇工厂化生产车间,实现年销售收入1500万至2000万元左右,实现利润500万至800万元,吸收75个劳动力就业。
4、资源整合脱贫——将资源重新整合,统一经营运作,实现增值,增加贫困户、村集体收入。
例:罗庄区沂堂镇政府出资100万元组建兴沂农业服务公司,去年以每亩每年600元的租金流转麒麟山村土地500亩,对土地资源整合整理,然后以每亩每年800元的价格转包给罗庄区民丰果品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核桃,每亩土地流转多出的200元,公司提取100元作为土地测量、土地整理、工作运转经费,麒麟山村提取100元作为集体收入,仅此一项年可增收5万元。该公司从20013年3月开始运作,现已流转土地7600余亩,涉及13个村4600多户,户均增收3700余元。
5、代管养殖脱贫——贫困户因无劳动能力或缺乏技术,不适宜进行经济养殖,用扶贫资金购买种苗,委托大的养殖合作社或公司进行代养,实现零风险、固定收益。
例:罗庄区帮贫困户申请小额贷款,购买奶牛,委托给当地奶业公司代养,公司每月每头奶牛给贫困户210元钱,贫困户不承担奶牛疫病和市场波动风险,实现长期稳定收入。
6、两头在外脱贫——企业负责原材料提供、产品销售“两头”工作,贫困户处于产业中间环节,降低风险,稳定收入。
例:蒙阴县出台《推进云蒙湖库区村扶贫攻坚实施“1+10”工程的意见》,引导贫困妇女根据各村实际,宜编则编、宜织则织,探索建立了“公司+协会+基地+妇女”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形成集培训、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妇女加工产业链。目前,已有6家来料加工企业与6个第一书记所在的贫困村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预计可以带动了160个建档立卡户,通过发展来料加工逐步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7、电商联村脱贫——在市级层面选择200家龙头电商、县区层面选择800家左右的电商,帮助贫困村依托资源、产业等优势发展电子商务,引导当地群众通过互联网拓展产品销售渠道。
例:平邑县九间棚电商有限公司,与当地果农签订购销协议,每亩黄桃增收3000多元。
8、创业孵化脱贫——打造一批电子商务孵化园,优先安置贫困农户子女落户创业,协调解决小额创业贷款需求,让更多的贫困农户通过电子商务创业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例:沂水县夏蔚镇打造电商一条街,在农村大力普及电子商务,免费提供电脑、免收上网费,鼓励扶持有一定文化基础的贫困人口自主开办农特产品网店。目前贫困村新增网点30余家,累计达到180多家,退伍军人牛继鹏创办“牛牛”电商,年山货交易额突破1000多万元。
9、依附就业脱贫——鼓励有条件的电商企业在贫困村设立地产品加工点和联络处,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资助贫困农户从事手工制作和网货生产,围绕电商物流创造就业岗位。
例:目前,已有1688舒漫旗舰店等40余家电商到贫困村招工,千米购电商平台也以贫困村为重点开展了百镇千村计划。蒙阴县野店镇茅坪村电商服务站,带动23户贫困户、52人从事电商业务,半年就销售蜜桃、苹果6万多单。
10、购买服务脱贫——政府出资购买电商服务,激励电商提供平台,培训、带动贫困人口掌握经营方法,融入电商经营链条,实现脱贫。
例:临沭县政府拿出30万元奖补资金,鼓励电商企业开设电商扶贫绿色通道,为贫困村电商从业人员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服务,安排适当产品、适当岗位帮助贫困户就业,对每培训1名贫困人员实现脱贫的,给予补助600元。
11、股份合作脱贫——按照“电商+基地+贫困户”模式,电商流转土地建设产品基地,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分红。
例:蒙阴县垛庄镇清园电子商务扶贫示范园与贫困户签订土地入股合作协议,按照贫困户意愿,分为固定分红和盈利分红两种情况,固定分红是网店租用贫困户土地,每亩每年固定1000元分配到户;盈利分红是贫困户提供土地由网店使用,年底根据盈利情况分红。
12、衍生岗位脱贫——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安置贫困人口就业岗位,以薪酬模式脱贫。
例:沂南县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为贫困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直接安置当地农民就业210人,300多名村民常年从事群众演员、剧组用工、景区建设等工作,每天人均收入超过120元。通过发展玩具和草柳编旅游纪念品等加工项目,解决了1000多名妇女、老年人就业问题,年人均增收1万余元。
13、行业转型脱贫——依托旅游资源,引导贫困户从土里刨食迈向服务业,实现转型脱贫。
例:沂水县引导景区贫困农民积极发展“农家乐”饭店、民宿酒店、果业采摘园等产业项目,实现了收入大幅增加。
14、共建共享脱贫——把贫困村的青山绿水变成发展旅游的金山富水,以村为单位成立旅游合作社,贫困户以房屋、土地、果园等资源入股合作社,通过共同经营实现资产收益。
例:沂南县朱家林村地处蒙山深处,过去由于道路不通,村民生活苦难,扶贫开发政策落实后,村里修了旅游公路,山里的好风光吸引来了众多游客。经过系统规划,村里成立了旅游合作社,全体村民为会员,资源统一管理开发,人均年收入达到1万元。
15、腾笼换鸟脱贫----充分利用村庄的自然资源或人文资源,将村庄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开发成旅游景点,彻底转变贫困村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快速脱贫。
例:兰陵县压油沟村是保存完好的古村落,通过引入旅游投资企业, 不仅37户、64名精准识别的贫困农民,可以按计划实现脱贫,全村155名成年村民全都免费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贫困户一套破旧的老石屋,就能置换山脚下一套120平方米的楼房。
16、借力开发脱贫----借助“旅游+农业”模式,推动旅游业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助农民增收脱贫。
例:罗庄区黄山镇蝎子山村处于武河湿地区域内,随着湿地旅游的迅速发展,该村在规模发展草莓、甜瓜、桑葚等果品种植的基础上,发展合作社,建设采摘园,煎饼、粮食酿酒、大碗茶、草编、地瓜玉米等百姓家中司空见惯的物品,也成了旅游旺季竞相销售的旅游商品。目前,该村22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2万余元,实现了脱贫。
17、培训技能脱贫——政府出资,按需培训,提供项目包创业,或定向安排就业,实现脱贫致富。
例:郯城县农业部门在贫困村、农业生产现场、农民田间学校,针对农民需求进行粮油、果树、食用菌、中药材、长毛兔、蔬菜等种养殖业进行培训。全县2015年培训各类技术人才1万余人人,并适时组织技能培训合格人员定向外出务工,以工资性收入实现当年脱贫。
18、扶贫厂房脱贫——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集体闲置土地、房屋等创办扶贫车间(扶贫加工点),或设置分散加工的居家式扶贫车间,积极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
例:临沭县的柳编产业是具有传统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现有杞柳种植基地面积10万亩,编制户3万多户,柳编产业从业人员5万多人,通过设立扶贫车间、加工点,让农户实现就地转移就业和居家灵活就业,已有2万多农户稳定脱贫致富。
19、公益岗位脱贫——政府购买公用设施维护、环卫一体化、绿化养护等农村公益性岗位,根据贫困人口条件进行分类安置。
例:蒙山旅游区招聘60名、费县招聘50名家庭贫困、就业困难人员,从事环卫保洁、绿化养护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保证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20、“四定”送岗脱贫——针对贫困户就业信息缺乏,组织开展多形式的“送岗进村”、“送岗入户”结对帮扶活动,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定向就业帮扶,让每个有就业愿望的贫困人口及时得到就业岗位信息。强化贫困村、劳务中介机构、用工企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四方协作,打造定户动员、定向输出、定岗接收、定期跟踪“四定”有组织输出模式。
例:市人社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四定”送岗活动,鼓励中介机构介绍就业,每介绍1人给予150元补贴。2015年,通过上门送岗位,解决了300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问题。
21、结亲连心脱贫——抓党建促脱贫,推动全市党员干部主动结穷亲,确保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严格考核,确保成效。
例:把全市51.7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机关干部重点联系户,实现机关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今年,我们结合“百村万户民情大走访”活动,在8.6万名党员干部中开展“三问三清”活动,使党员干部精准扶贫的靶向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得力。
22、驻村书记脱贫——“第一书记”是沂蒙党建的一个品牌,重点从市县两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选拔2000名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后备干部,到1000个省定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和农村社区建设村任职,确保任职村年新增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实现“五通十有”,贫困户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村里留下了“不走的工作队”。
例:郭景昌是临沂市统计局驻沂水县泉庄镇汇泉社区“第一书记”,驻村两年多的时间里,生活简朴的他先后自掏腰包2万多元救济贫困户;协调资金50多万元为村里打了吃水井、除险加固水库;为孩子们建起了图书馆;帮助村里利用资源建起了磨刀石加工厂,打造了林果基地,建起了旅游景观带,该社区贫困户全部脱贫。
23、班子带动脱贫——围绕提高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能力、公平落实扶贫政策的能力、宣传教育群众坚定脱贫志向的能力,集中开展农村干部轮训,同时抓好后进村班子集中整治,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例:蒙山旅游区龙凤峪社区,为推动村里土地流转,党支部成员把自己家的口粮田拿出来,让群众挑选置换;崔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曹厚金为推动村民搬迁上楼,带头烧掉了父亲置办多年的棺木……贴着民心做工作,保证了干部扶贫真有效、群众脱贫真满意。
24、集体建站脱贫——利用村集体非生产用地,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产生收益,既增加村集体收入,又可以补贴不具备条件的贫困户。
例:沂南县在5个村开展试点,采取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帮扶单位支持、贫困村自筹等办法筹资用于村级光伏电站建设。每个村投资40万元,年发电量73000千瓦时,年均收益约71540元,出去运维费用,25年年均收益约5万元。
25、分户上网脱贫——通过小额信贷借贷一点、财政补助一点、贫困户少量投入一点,扶持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获得长期稳定收益。
例:平邑县大丰阳村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总装机容量277户706.35千瓦,总投资660万元,其中企业注资100万元,群众筹资151.6万元,争取上级资金280万元,县供电公司投入电网改造资金130万元。建成后,每年总收益110万元。预留10%公积金用于合作社扩大生产经营、进行日常维护或者转为返贫户股金;预留10%公益金用于集体公益金项目;其余80%用于偿还企业股金、农户贷款以及收益分配,前两年每年偿还企业股金50万元,农户贷款26.7万元,农户可分配收益约11万元,户均410元左右,第三年偿还农户贷款53.4万元,农户可分配收入34.6万元,户均1249元左右,第四年偿还农户贷款44.8万元,农户可分配收入43.2万元,户均1560元,第五年及以后20年,户均收入3177元。村集体收入概算为公益金及屋顶收益分成,前两年为11.3万元,第三年为11.9万元,第四年为12.1万元,第五年及以后20年为13.2万元。
26、合作兴社脱贫——鼓励贫困户充分利用“富民生产贷”、“富民农户贷”入股村级光伏发电合作社,参与分红。
例:蒙阴县董家河村4户贫困户通过小额信贷各贷款4.9万元,加入吴晟光伏合作社,每户持股7千瓦,在光伏电站成本回收期每户分红2000元,成本回收后,每户分红9000元。
27、基金引领脱贫——政府出面设立孝老基金,让贫困老人的子女每月拿出一定数额的赡养费,政府根据数额正比例给予一定补贴,鼓励子女多尽孝心。
例:沂南县各乡镇财政设立敬老基金,每年拿出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经济条件好的村集体也拿出部分资金;接受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捐赠;拓展资金来源,增强资金实力。以上几块资金统筹使用,按子女缴纳金额给予补贴,子女给老人100元的,补10元;200元的补30元,子女给的越多,补贴的比例越高。同时对经济不好又很孝顺的子女给予额外奖励补贴。青驼镇杨家庄村,基金会成立当天,就收到养老基金1.2万元。
28、协议赡养脱贫——弘扬孝文化,强化子女赡养老人观念,用协议的形式确定扶贫效果。
例:蒙阴县推动各村(社区)结合实际,制定老人赡养基本标准,由村“两委”、养老敬老理事会共同组织,帮助各个家庭成员召开成员会议,在充分尊重老人意愿的基础上,结合该家庭实际,达成养老敬老赡养协议,协议明确规定各位赡养人在履行经济保障、生活照料、医疗保障、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特别是经济保障方面,原则上每月不低于300元的养老费用,确保每位老年人年收入不低于3600元。
29、奖补激励脱贫——子女孝心越大,家中老人越长寿,用奖励的形式对子女孝心给予肯定,让老人享受更多幸福。
例:蒙山旅游区出台养老敬老方案,对家庭赡养有80岁以上老人的,给予每月一定量的额外奖补,表彰子女孝心,体现政府关心,激励家庭形成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好风尚。
30、易地搬迁脱贫——针对立地条件差的贫困村,实施整体异地搬迁,着眼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坚持“三区同建”,让贫困村迅速摆脱困境。
例:费县崔家沟地处大山深处,以“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闻名,2014年,市里决定对其实施整体易地搬迁,截至去年底,536户村民全部从大山深处搬迁到朱田镇滨河社区,一步迈入了城镇生活。为解决就业问题,政府在社区附近规划建设了服装加工产业园、物流园区,同时开展了手工艺品加工培训,让村民在家门口甚至足不出户就实现了就业。对原来搬迁出的土地进行了产业规划,准备发展高效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为村民致富铺平了道路。
31、金融扶持脱贫——推广“富民农户贷”和“富民生产贷”金融产品,为有致富愿望和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资金帮扶,增强脱贫致富的“造血能力”。
例:沂南县面向贫困户实施“富民农户贷”,为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按银行基准利率提供5万元以下、期限3年以内“免抵押、免担保、政府贴息”的贷款;面向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实施“富民生产贷”,按照每带动一户群众脱贫可获贷3-5万元的标准,为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提供政府贴息的贷款,最高额度为300万元。目前,已对9450户贫困群众进行了评级授信,发放贷款2487.8万元。对8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评级授信,发放贷款4060万元,带动周边贫困户1800余户,贫困户实现人均增收600 元以上。
32、生态强基脱贫——以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强化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以发展生态产业支撑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人口增收。
例:兰山区制定生态扶贫工作计划表,在贫困村集中的汪沟镇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重点建设提升了“海棠园、百合园、竹柳园、茶叶园”四大园,打造“汪沟一日游”近郊游线路,推动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及文化旅游等综合型产业延伸。到2017年,将在10个贫困村中建成优质农产品基地26.5万亩,新增苗木花卉专业生产基地3个、苗木花卉龙头企业2个,综合产值达4.5亿元,实现特色经济林产区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
33、精准医疗脱贫——虽然国家提高了医疗补助标准,但看病难、看病贵仍旧是低收入家庭的一大负担。全市医疗系统利用自身资源,多方减轻贫困户医疗费用,提供便捷医疗服务,为贫困户脱贫提供帮助。
例:市人民医院组织开展了为贫困户“脱贫攻坚”强身健体医疗服务活动,定期组织各科专家带着医药,深入贫困村、贫困化家中,免费诊病送药,有效降低了贫困户的医疗支出,以及小病贻误成大病的风险。
34、教育拔根脱贫——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既“扶智”更“扶志”,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根源。
例:市教育系统认真做好教育领域贫困学生状况,重点抓好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采取减免学费、捐资助学等方式,确保贫困家庭孩子不因贫失学、辍学。树立“培养一名技工,致富一个家庭”理念,整合“金蓝领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资源,通过资助、引导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和各类技能培训等途径,扶持和帮助贫困人口增加就业发展机会和提高劳动收入。
35、社会救助脱贫——探索建立企业援助、社会互助、干部帮助、群众自助、爱心捐助“五位一体”帮扶机制,帮助贫困家庭寻找经济收入路子,树立战胜贫困的信心,激发内生动力。
例:团市委发动组织了2000多个志愿家庭,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了捐赠“小药箱”、电视机活动,利用团活动日开展了心理关爱、生活辅助等志愿服务活动,让贫困户感受了社会关爱,改善了生活条件。
36、政策兜底脱贫——针对没有收入来源、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行政策兜底脱贫,确保同奔小康。(临沂市扶贫办)
编辑:刘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