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扶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138期(总第275期)

来源: 宣传信息组 2017-12-18 09:46

  【经验交流】

  泰安市聚力困中之困

  周村区破解贫困老人“身边没人”难题

  日照市东港区建设“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经验交流】

  泰安市聚力困中之困

  泰安市聚焦老弱病残等特殊贫困群体脱贫难题,按照“八个精准”要求,下足绣花功夫,分类施策攻坚,让特殊贫困群众共享小康阳光雨露。

  一是精准资助精准关爱,确保贫困人口幼有所育。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实行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资助政策,既解决好薄弱学校改造等“硬件”问题,又解决好师资力量配备等“软件”问题,确保贫困孩子“有学上、不辍学、上好学”。投资10870万元,新建、改扩建贫困村学校和幼儿园49处;为11128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发放资助金、补助金等1240万元,免除保教费等383万元。建立贫困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在贫困村学校、教学点设立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室94个,为3319名贫困留守儿童逐一制定个性化关爱“套餐”。肥城市对上学就读、学习优异的贫困家庭学生,实施“奋进之星”项目,发放奖学金;对残疾儿童群体,实施“艺缘善情”和“爱心羊”项目,帮助其适应社会、改善生活;对贫困孤儿群体,突出亲情陪护,实施“有爱·有家”孤儿助养项目,关注贫困孤儿心灵健康,让贫困孩子阳光成长。

  二是道德引领孝善关怀,确保贫困人口老有所养。将子女赡养义务写进村规民约,结合乡村文明行动、“善行义举”四德榜评选等活动,引导子女依法履行赡养义务。组建了246个村级孝善养老理事会,与贫困老人子女签订家庭赡养协议,对积极赡养老人的子女,按子女缴纳孝善资金10%比例奖补,惠及贫困老人1514人。无子女的或子女无赡养能力的,由民政等部门按照标准落实供养政策,通过建设农村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和政府购买居家服务等方式,让贫困老人集中居住、统一护理或者在家居住、固定专人照顾。全市现有敬老院108家、日间照料中心201处、农村幸福院1077个,供养贫困老年人17551人。坚持“扶贫”与“服贫”并举,通过政府购买公益岗位方式,聘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特别是留守妇女与贫困失能老人结对帮扶,同步解决贫困人口脱贫与贫困失能老人解困问题。全市聘请养老护理员1486名,照料贫困失能老人5671名。鼓励志愿服务组织、文明单位、爱心人士与贫困老人 “认亲结对”,开展“微心愿”等志愿服务活动,对贫困老人进行常态化生活帮扶、物质捐助和精神慰藉,让贫困老年人老有颐养、乐享天年。

  三是多方援手保险兜底,确保贫困人口病有所医。健全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多层次保障体系,为符合条件的122310名贫困人口办理了扶贫特惠保险,在省补助的基础上,每人增加保费50元,医疗商业补充险保额提高到45万元,贫困人口看病就医个人负担费用控制在10%以内。深化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三个一批”,实现“多重保障线”“一站式”报销结算。全市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782万元,救助贫困群众31630人次。泰山区列支医疗救助资金500万元,对建档立卡重大疾病贫困户实行“三次报销”,即贫困人口门诊及住院费用,基本医疗保险第一次报销,大病救助第二次报销,两次报销后剩余费用,再由区财政负责给予不低于70%的第三次报销,贫困户付费比例仅为3.6%。

  四是优化政策保障解困,确保贫困人口弱有所扶。推进农村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全市平均农村低保标准达到3762.5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90804人,发放低保救助金15910万元;保障农村特困供养对象12032人,发放特困供养救助金5005万元。特别是把贫困残疾人作为政策保障的重点,先后出台了关于贫困残疾人养老、医疗、康复、托养等21项扶持政策,对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把电商扶贫作为就业培训的重点,通过提升技能、促进就业、扶持创业,实现就业增收;对无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的重度残疾人,落实兜底保障政策,确保生活有保障。市财政列支147万元,对15个残疾人扶贫基地按8万元--15万元的标准给予扶持;投资484万元,对1936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对20194名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按照100元/人给予财政补贴;为19081名残疾人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开展“辅助器具进家庭”等活动,发放价值249万元的各类辅助器具4212件,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实现全覆盖。

  五是完善机制造血增收,确保贫困人口稳有所得。把产业扶贫作为增收脱贫的重要举措,发挥泰安农业基础较好、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做实产业扶贫项目。去年以来落实各级财政产业扶贫资金25103万元,实施县级以上财政产业扶贫项目950个,惠及贫困人口62584人。创新 “富民农户贷”经营等模式,通过“村择人、镇选企、企受托、县把关、户受益”,让贫困人口“借鸡生蛋”、改变命运。全市发放小额扶贫贷款51200万元,惠及特殊贫困群体11812人。优先安置特殊贫困人口亲属就近就业,与其签订就业合同,每月从其工资中拿出一定比例给予特殊贫困人口,实现贫困户虚拟就业。推广“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严格落实贫困户受益分配确认制度,实行差异化分配,重点向老弱病残等特殊贫困群众倾斜,切实分好扶贫“蛋糕”,让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解困脱贫。(泰安市扶贫办)

  

  周村区破解贫困老人“身边没人”难题

  淄博市周村区探索实施“精准扶贫+孝善养老+邻里互助”工程,通过孝善助老资金,解决贫困老人“手里没钱”问题,通过邻里互助居家养老,解决贫困空巢老人“身边没人”问题,真正破解养老难题,弘扬孝善正能量。

  一、孝善助老资金,解决贫困老人“手里没钱”问题。一是精准摸排,逐级核查。对2016年新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人,填写信息表,了解其收入来源、子女情况、致贫原因等情况,并进行逐级核查。二是广纳善款,广播爱心。设立区、镇、村三级孝善助老资金,每个镇(街道)孝善助老资金不少于10万元,村级孝善助老资金在子女交纳赡养金基础上,通过社会爱心企业及爱心人士捐助、上级孝善互助养老资金补助等途径筹集资金。三是导向发放,倡树孝善。村(居)级孝善助老理事会一般在子女上交赡养金100-300元基础上,给予10%补助按月发放(最高按300元给予补助)。对于未审批五保供养对象的无子女或子女均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贫困老人,孝心款全部由孝善助老资金兜底承担,发放标准为每人每月110元。四是公开公示,舆论宣传。将孝善助老资金筹款情况于每季度首月进行公示,并充分发挥四德榜覆盖率(建榜率)100%的宣传优势,将孝善助老资金相关情况定期在村居、企业、机关、学校、医院的638个四德榜进行宣传公示,让孝的种子在家庭扎根,善的氛围在全社会形成。

  二、邻里互助居家养老,解决贫困老人“身边没人”问题。一是面对面核实,心贴心服务。对2016年新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70周岁及以上,没有子女或子女常年在外不在身边的孤寡老人进行入户走访慰问,实地了解其身体状况、生活条件等情况,询问其需要的服务内容。二是政府兜底,保障服务。参照民政部门五保对象供养金出资比例,由区、镇(街道)财政按6:4比例承担(有子女的在子女负担50%基础上,财政负担50%),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各镇、街道民政所负责按月支付服务人员补贴。三是以贫服贫,实现双赢。首先考虑60岁以下有就业意愿和劳动能力的年龄偏大人群、留守妇女等农村贫困人口,使她们获得稳定收入实现脱贫,并让双方在交流中相互激发脱贫积极性,实现“扶贫”与“服贫”双赢效果。四是严格选人,规范管理。邻里互助居家养老服务队由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每名队员服务2-3人,工资按照100元基本工资、200元绩效工资发放,由孝善助老服务中心统一进行管理运作并定期考核培训。服务内容主要是“六助”“三访”,“六助”即上门帮助洗衣、帮助送餐做饭、帮助打扫卫生、帮助外出代购、帮助就医问药和帮助心理疏导,“三访”即服务队队员每天早、中、晚各上门服务一次,保证每天巡访三次,及时发现老人所需并提供服务。

  三、三级诊疗机制,让贫困老人看病无忧。一是一对一签约医生。完善一对一签约医生服务机制,签约医生每月上门对贫困老人开展健康服务。建立邻里互助队员与签约医生协调沟通机制,服务队员发现贫困老人健康问题自身不能解决的,第一时间与签约医生联系,由签约医生尽快上门服务解决,确保贫困老人及时得到救治。二是区级专家会诊。建立一支贫困人员医疗专家会诊队伍,对签约医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区专家队伍进行会诊解决。三是医联体垂直服务。将区医院和4家乡镇卫生院整合建立医联体,努力让贫困老年人不出镇就能享受到区级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

  四、志愿服务带动,汇聚社会正能量。一是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到一线。各镇(街道)建立一支扶贫志愿者服务队伍,吸纳老党员、老干部和水电工、卫生员等具有一技之长的村民加入志愿者服务队,做好应急维修、心理疏导、代缴代办、志愿服务等事宜。二是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建立完善志愿者管理办法,加强志愿者的培训管理,注重志愿服务的引导,将志愿服务扶贫济困作为重点,特别是帮助孤寡老人,定期对优秀志愿者代表和优秀志愿者服务队进行表彰,形成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三是汇聚各方扶贫济困力量。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作用,经常性开展孝善助老活动,同时,积极引导企业或个人面向老龄贫困群众开展各种慈善救助活动。

  五、完善组织机制,让“孝老敬老”成为常态。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精准扶贫+孝善养老+邻里互助”领导小组,区级以民政部门为主体,统筹管理区级孝善助老资金。各镇(街道)成立孝善助老服务中心,确保孝善助老工作推进效果。各村成立孝善助老理事会,负责孝善助老资金的筹集、发放、管理和监督村民履行赡养协议等工作。二是资金规范操作。制定孝善助老资金管理办法,确保资金运作有序、安全。镇孝善助老服务中心负责资金日常管理,各村设立报账员,实行专账管理,所筹资金及时上缴至资金账户,不得坐收坐支,不得挪作它用。三是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对资金建立、运作工作中涌现出的孝老敬老、和谐家庭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对孝善助老各环节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总结提炼,不断提升工作水平。(淄博市扶贫办)

  

  日照市东港区建设“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东港区依托原城市社区12349家政养老服务平台,整合资源,通过“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各方参与”的模式,建立完善“统筹城乡扶贫、一键解困助弱”综合服务平台,在服务城市社区老人的同时,把服务领域延伸到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以来,服务平台共接听电话11800余个,上门服务近5700人次。其中,为农村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3400余人次。

  一是一键受理,实现需求精准对接。平台开通12349服务热线,配备6名接线员轮流值班,本着简单、适用、及时、高效的原则,紧密贴合老年人需求,按需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平台运行以来,已吸纳340家各类服务机构加盟,注册服务人员2226人。已为2000余名城乡贫困老人每人配置一部带有红色按键的手机,老人只需按一个“红心键”即可自动转接12349服务热线。当服务中心电话铃响后,服务平台即会弹屏显示出老人的家庭地址、姓名、年龄等基本信息以及相对应的扶贫助老护理员、结对帮扶干部和责任医生等信息。呼叫中心根据老人需求发出指令,通知相关专职队伍及时上门,帮助解决老人的紧急情况及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对受理的咨询类事项,服务平台无法直接答复的,交由相关部门及时答复。

  二是协同服务,实现助老无缝对接。探索构建多层次、无缝隙的扶贫助老体系,建立5支关爱帮扶队伍,形成“以扶贫助老护理员、家庭责任医生两支专业服务队伍为主,结对帮扶干部为辅,爱心企业加盟、社会志愿队伍广泛参与”的扶贫助弱协同机制,有效解决贫困老年人“找人难”“办事难”问题。如果贫困老人需要购买米面粮油等生活用品,拨打12349,服务平台就会通知就近爱心超市送货上门或通知护理员、帮扶干部代购;如果老人突然感到身体不适,按下老年机“红心键”,服务平台就会立刻通知家庭责任医生上门进行健康探视、风险评估;如果老人家电需要维修、需要拆洗被褥、打扫卫生、理发等,则会通知社会志愿者上门服务。除此之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从贫困老人本村及周边村贫困留守妇女中,安排了66名扶贫助老护理员,周一到周六轮流到3户以上贫困老人家中,提供基本家政护理服务。

  三是跟踪回访,确保问题有效解决。出台《东港区“扶贫助弱·一键解困”“五支队伍”管理办法》,建立跟踪回访制度。对扶贫助老护理员,委托阳光大姐服务公司代管,护理员每到一户贫困老人家中服务时,除了填写工作日志外,还需用其老年手机向12349服务中心签到、签退,作为兑现护理员工资的重要依据。对其他4支队伍,服务结束后,12349服务中心依据派单情况对求助人进行电话回访,确保关爱服务队伍真上门、真服务,切实提升扶贫助弱成效。(日照市扶贫办)

编辑:刘栋